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秦兵马俑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16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秦兵马俑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秦兵马俑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秦兵马俑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秦兵马俑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释题: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

2、兵和战刀的偶像。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三、检查、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2、交流生词的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绝无仅有:只有一个,

3、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3、全班一起朗读词语,要求边读边想生词的意思。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5、引出过渡段。并说说这句话哪一部分是承上,哪一部分是启下。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四、学习第2小节:1、过度: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2、生自己读3、指名交流4、引出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带着问题再浏览第2小节:为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小节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呢?5、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五、课堂作业1、抄写生词。2、摘抄文中你认为精彩的短语及语段。第二

4、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绝无仅有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同桌互改,订正。2、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二、学习第二部分师过渡: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思考交流:“类型众多”是什么意思?“个性鲜明”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课文描写了那几类兵马俑?(一)学习第5小节1、过渡:哪一种类型的兵马俑描写的最详细?(武士俑)2、指名读第5小节,其余同学思考:这一小节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武士俑?第一句:外貌第二句:动作第三句:神态3、你觉得哪一句描写的最生动?读出来,并说说理由。4、这三句话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由整体到局部,这是外貌描写常用的方法)5

5、、齐读第5小节。三、用刚才的方法自学4、6、7、8、9小节,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四、总结3到9小节用了详略结合的描写方法。五、学习第10节1、学生自读。2、说说这段话围绕哪个词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读读这句句排比,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先描写再想象)4、你最喜欢哪个分句,说说为什么,并读一读。5、续写。6、齐读这一小节。六、学习第11节,再读全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

6、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再读全文。七、课后作业仿照课文5到9小节的写法(有详有略,详写的部分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课间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