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镇定是一种美德.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278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镇定是一种美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镇定是一种美德淝水之战,是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例。东晋当家人谢安在战争中的表现,特别让人佩服。多少年后,提到谢安“谈笑静胡沙”的风姿,大诗人李白还是五体投地。谢安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镇定。侄子谢玄带了五万人马,前去抵御前秦苻坚的40万(号称80万)大军。此前,苻坚的战绩是那么的好,几乎是攻必克,战必胜,整个北方都统一了。谢安有必胜的把握吗?如果说有,鬼才信。但是,前方在打仗,他却可以跟来客下棋。下着下着,下人递上书信,看了一眼,依旧下棋。棋的输赢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后来对手忍不住了,问了他一句,信上写的什么事情?谢安这才淡淡地说了一句:“小儿辈破贼。”神色举止,不异于常。后世的史家,觉得他也太镇定

2、了,不可思议,给他加了一个细节,说他过门槛的时候,把木屐的齿弄折了。像这样镇定的人,其实离他不远,还有一位,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孔融做北海太守时,贼(农民起义军)来攻城,他不惦记着带人上去守御,只在府里下棋。城破了,围棋如故,打到门口了,才弃棋而逃,真幸运,还让他逃了。谢安也好,孔融也好,不仅是官僚,还是名士。魏晋名士,档次高的,都得有这个范儿,镇定。世说新语上,将之归为“雅量”。在性命攸关之际,还能保持雅量,是人人敬仰的风范。书圣王羲之俩儿子,徽之和献之,时人不分高下。一日,两人同坐一室,突然着火。徽之仓皇而逃,连木屐都没有穿,光脚就跑出去了。但献之却从容着屐,唤来从人扶他出去。从此,献之就

3、高了一头,后人将之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另一位王家人王珣,跟桓温做主簿,深得桓温赏识,原因就是一次王珣跟几个人聊天,桓温骑马冲入,左右皆惊倒,只有王珣安然不动。谢安少时,乘船下海游玩,风高浪急之际,别人惊慌万分,他却镇定异常,后来的镇定,是有传统的。看来,江东王谢并称望族,不为无因。桓温是个能打仗的人,军权在握,权倾朝野。但王谢这样的望族,就是不买他的账。一口一声,称他为老兵。也正因为如此,桓温想要篡位,就是做不成。毕竟,他也是士族,吃这一套。淝水之战,如果按一般的战争情势,前秦怎么都能赢。不仅兵力对比,力量悬殊,苻坚和谢玄,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苻坚的败因,他死去的前谋主王猛,早就告诉

4、他了。东晋虽微,但是汉人的正朔所在。苻坚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北方的汉人,却不希望东晋被灭。苻坚的属民,大多是汉人,军队也多是由汉人组成。两军隔淝水对峙,东晋方面要求过河交战,前秦觉得,趁对方过河,半渡而击之,可以占便宜,就答应了。让自己的军队后退一点,让出地方来。这本来没错,完全合乎兵法,但自己的军队一退,就有人嚷嚷,说是败了,于是军队整体大溃,挡都挡不住。实际上,谢玄根本就没打,白捡了一个便宜。其中,最关键的,是汉人组成的前秦军,不想打,不希望东晋覆灭。作为主持朝政的谢安,能料到个中的奥秘吗?当然不可能。就算他料到了,也未必能有把握打赢。毕竟,影响战争的胜负,因素太多。以五万抵敌四十万,有哪个能有胜算?但是,作为谢安,也只能镇定。他要不镇定,朝廷先就垮了,朝野望风而逃,还打什么仗呢?镇定是一种素质,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作为东晋一等一的大名士,镇定的雅量,镇不住北方的胡人,但可以镇得住本朝的士人,人们钦佩这样的风范,有这样风范的人,就可以服人。如果赶上那么个巧劲儿,仗打赢了,小儿辈破贼,那么,就让人佩服到家了。太阳出来前夕,公鸡叫了,就是公鸡叫出来的。在某种情况下,这样说其实是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