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语文试题读写训练鲸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95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试题读写训练鲸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语文试题读写训练鲸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语文试题读写训练鲸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语文试题-读写训练-鲸|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鲸读写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填空。“在( )的古代,鲸的祖先跟( )的祖先一样,生活在( )。( )发生了( ),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 );又经过了( )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 ),后肢完全( )了,整个身子成了( )的样子,适应了( )的生活。”这段话说鲸进化的原因是 ,鲸的进化经过了 。二.写出结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第二自然段):第三段(第三自然段):第四段(第四至七自然段):三.为了说明鲸很大,课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说鲸有“十六万公斤重”。课文还用了一些数字,你写在下面,再写出这些数字说明了鲸的

2、什么特点。四.为了把鲸的“大”说具体,课文用大象和鲸作比较。请你找出文中其他“作比较”的例子,分析一下作者“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五.回答课文是从那四个方面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六.总结本课在说明动物特点上面值得学习的地方。七.阅读习作,完成练习。观蛇暑假的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到中山公园去游览。一走进蛇展览馆,我看见了一条长约4米的蟒蛇在玻璃展室里面蜷成一团。它的头是椭圆形,眼睛淡绿色,很圆,冷冷的。它背上是黄褐色的斑纹,腹部白色,尾巴又尖又长。太丑陋了!我不禁想:人们害怕蛇可能是因为它长得丑陋吧!这时我的表弟走过来说:“蟒蛇,你敢出来和我斗一斗吗?小心我把你的皮剥了,煮着吃了你。”说着还用手敲玻

3、璃。这一下可把蛇给惹怒了,它闪电般地冲过来。这一下把弟弟吓得坐在地上哭起来,却把我给逗笑了。我说:“蛇在笼子里,还隔着玻璃,怎么能出来呢?你说要吃蛇,蛇一来就吓得哇哇大哭,你今天吃错了什么药?”他一边擦去眼泪一边用淘气的口气说:“吃了怕蛇药。”这下把周围的人逗笑了。这时我问表弟:“你刚才为什么害怕呢?”他说:“因为蛇有毒。”“难道天下的蛇都有毒吗?”我问妈妈。她微笑着说:“毒蛇和无毒的蛇在外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一般看来,毒蛇头比较大,呈三角形,颈部细小,尾短,斑纹显著;而无毒蛇头较小,多呈椭圆形,尾长。我和弟弟才明白蟒蛇没有毒。我们又看了五步蛇、竹叶青、银环蛇和金环蛇。使我感到好奇的是:蛇没有

4、脚,为什么能很快地爬行?回到家后,我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蛇全身都包裹着鳞片,但这些鳞片和鱼的鳞片不同,是皮肤最外面一层角质层变成的,所以也叫做角质鳞。蛇是没有胸骨的,它的肋骨能前后自由活动。当肋皮肌收缩的时候,引起肋骨向前移动而使腹鳞稍稍翘起,翘起的鳞片尖端像脚一样踩住地面或其他物体,就推动身体前进。我喜欢蛇,因为蛇能消灭老鼠,蛇胆和蛇皮可以做药。因此我们要保护蛇。1.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蟒蛇的?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

5、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6、“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写表弟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蟒蛇有关系吗?为什么?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

7、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八.仔细观察一种动物,看它的样子怎样,怎样活动、吃食、喝水、休息、繁殖然后写一篇习作,介绍它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