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三峡之秋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89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三峡之秋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三峡之秋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语文评课-三峡之秋人教版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让读者得到了美的享受。韩玉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指导学生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的景色,再引导学生详细分析黄昏时三峡景物特点、作者写作方法、积累句子,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听课过程中感受到韩老师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设计了许多读的环节,一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谈谈对三峡之秋最初的印象;二读让学生说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点出了一天当中景物的哪些特点;三读课文,具体深入地感知文中的一词一句,从优美的景物描写中体

2、会三峡在一天中的不同特点。学生从朗读中获得语感,语感是一种顿悟,它和悟性、灵性相随,语感得到培育,悟性、灵性也就生在其中。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韩老师加以强化、疏导,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韩老师的学生语感强,朗读时声情并茂动人心弦,这与平时持续不断的训练和老师过硬的基本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体现韩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长期深入,获得的喜人成果。课堂的另一大亮点是老师如诗如画的语言引导。如当学生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感受到成熟

3、的三峡时,老师美读:“那是叶子走向凝重,那是果实初露峥嵘,那是清香渐渐扑鼻,诗一样的过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章中美妙的诗意境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深入理解橘柚树叶子、果实的美作铺垫。如在音乐声中让学生细细体会三峡夜晚的宁静,韩老师在音乐中轻轻的读:“在我眼中出现这样的景色:是壮丽的像九天遗落的银河,是瑰丽的千万朵暗香涌动,是神秘的像梦境一样扑朔迷离。”引导学生步入神秘宁静的三峡月色之中,体会月色一泻而下的神采。可惜这样的句子和过渡太少,让人意犹未尽。三峡之秋既然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描写了三峡的许多景物,让读者感到美的享受。但是怎样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美”呢。如果按照我们往常的

4、思路 边读边想像文章描绘的画面,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将三峡秋天写出来的。如果让学生这样品文,就把文中意境读散了。那应该怎样引导呢?我认为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赋予这些景物以生命,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感才让我们觉得三峡秋天的气息与众不同,才能感受到长江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课文开头用了“成熟”一词引导全文,做全文的总纲领,那么三峡就活起来了,我们何不在“活”字上做文章呢。课上,可以给学生这样的一个思考题在三峡的秋天里我们能感受到哪些生命的气息呢?学生可以首先回答的是橘柚树的变化它的叶子、它的果实,它的香味。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生命特征。紧接着引导学生发现阳光也有了生命,因为作者说

5、它会“跳跃”,群峰有了生命,应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像战士一样披上了金甲,长江也有了生命,它像一条金鳞巨蟒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关注到文章的写法 这些生命是谁赋予他们的呢?学生说是作者,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生命。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深入问这生命还是谁赋予的呢?引导学生说是大自然赋予的。这样既关注了文章的写法,又兼顾了文章的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在了一起。学习本文也可以大胆取舍,角度站得高些,只精读好一个点(一个时段),再进行回顾(联系所有学过的写秋的文章,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方法更灵活,有更多的选择),彻底使学生悟到写作的内容和方法。再适当引入一下竞赛形式,让学生竞赛读,读出三峡之秋的美,大家评议。比赛写,在学生明白了“如诗如画的三峡”的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作诗作画作广告,赞美一下三峡之秋美景。在课堂的时间仅仅40分钟,教师要充分利用,但是还要会利用。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就可以不讲,要讲就要讲学生不会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针对性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务求实效,也就是原生态教学,原汁原味,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化教学,教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学而不厌,学得轻松、学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