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
2、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3、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
4、,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读前半句,大家接读下面的: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出示小诗学生一起诵
5、读)师:是呀!童年所受的教育是这样的重要。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会给他带来哪些影响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用心聆听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童年的故事,齐读课题(19)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发现课题里有引号师:你知道这里为什么用引号吗?生:这是文中爸爸和妈妈所说的话,引号是引用的作用师:你回答的精彩极了。让我们在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 检查字词2、 检查课文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新授:文中的巴迪做了同一件事,去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用心去体会父母对巴迪的爱。请同学们自读114段,想一想:对于同一首诗
6、父母是怎样评价的?为什么有不同看法?画出句子,写下体会。小组交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的读着、写着。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成果,对于同一首诗,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我想先听听母亲的评价?1、 感受母亲的评价: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他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母亲很高兴(兴奋、激动)师:揣摩人物的心里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个字,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就是打开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抓住这些,再来体会母亲的高兴。生1:我从眼睛亮亮的体会到母亲看到我写的诗很高兴师:这是神态描
7、写,你读懂了一位母亲的心。生2:兴奋的嚷着师:母亲的动作多夸张呀,你能嚷出母亲的兴奋之情吗?生读师:谁还能大声的“嚷”出母亲的赞美(找生继续读)生3:我从她搂着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体会出母亲因为我写了一首非常出色的诗而特别高兴。师:言为心声,同学们读懂了母亲的语言,读出了母亲的心声,读出母亲的惊喜。这就是母亲的赞扬。(板书:赞扬)让我们一起来把母亲的赞扬送给巴迪。(男女生赛读读妈妈说的话)师:巴迪听到了这样的赞扬,有什么感受呢?生1: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师:此时的巴迪还有更大的期待呢!他期待什么?生:期待爸爸的表扬。你从那些句子读懂了巴迪的期待?生:我那个从她问母亲父亲什么时候回来可以
8、看出他想让父亲看看自己写的诗。生:我从有点迫不及待,看出他相让父亲立刻看到。生:我从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几个词中感受到巴迪一直关注着时间,在等待父亲。师: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这里用连续的时间的词来展现人物内心的焦急,也是一种好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借鉴。师: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巴迪的迫不及待,可是父亲是怎样评价的?生1: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师:他还听到了生2: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师:你读懂了什么?生3:我觉得父亲说这句话时一定很不高兴。请你不高兴的读一读生4:我从“扔”字觉得父亲很生气请你生气的读一读师:期待了一个下午,巴迪等到的却是:引读:父亲把诗扔回原处并不高兴地说:我看
9、这首诗槽糕透了。师:满心想得到表扬的巴迪换回的却是父亲的一句:引读: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事还不够多吗?师:糟糕透了,糟糕透了。这样结果是巴迪意想不到的,此刻他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生:我再也受不了了(课文中的原句)师:巴迪以为父亲也会像母亲一样喜欢他的诗,等来的却是父亲严厉的批评(板书:批评)师:巴迪第一次做诗得到了母亲的赞扬,父亲的批评,我想这是巴迪终生难忘的,让我们再次和巴迪一起感受那天晚上的情景: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母亲的话,老师读旁白)414段。师:父母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让我们继续交流。生1:交流自己的感受生2:交流自己的感受师:同学们通过阅读,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10、,明白了巴迪父母的良苦用心。长大后的巴迪是否就读懂了父亲的评价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1517段。师:他读懂了吗?生:他已经读懂,以为他说:几年后生:他已经读懂了,因为他说:我越来越体会到师:在巴迪看来他的幸运就是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位严格的父亲,他的幸运让他明白了:出示16段并齐读师:此时的巴迪已经学会了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因为: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并画爱心师:巴迪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两股风中渐渐成长因为:出示引读:(我从心底里知道)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也是伴随我们每一个的成长过程的,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爱都让我们受益终生:引读:(我从心底里知道)师:在爱的鼓舞下,长大后的巴迪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出版了很多作品。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资料。师:回归课题,这样的成就很多程度上源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同学们,爱的表达形式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父母之爱的故事:出示故事师:故事讲完了,谁来谈谈你的感受?生谈感受师:学完了课文我们知道的爱的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表扬如精彩极了,一种是批评如糟糕透了。联系生活实际,回想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生交流)师: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师生合作读小诗。四、布置作业:1、将今天你的所感所悟记录下来 2、推荐阅读:打破神话的那个人 我的孩子也需要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