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长生果(2)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96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长生果(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长生果(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长生果(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长生果(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长生果(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4*我的“长生果”“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

2、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

3、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

4、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长生果”顾名思义是什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四课我的“长生果”,课文中的“长生果”是指什么?(指书籍)。那作者为什么把书籍作为自己的“长生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我的“长生果”,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师本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 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读有关作者的资料。三、 明确课堂目标: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本课的课堂目标。四、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一) 出示任务一:1、认读生字词(比喻心

5、扉一阕呐喊水浒 过瘾卓娅磁石锻炼酵母皎洁 誊抄借鉴眼羡 赞誉沉甸甸)学习方法:自主认读生字词,对子互读,乙先读,甲再读,最后老师检查。(1)学生先自读生字词。(2)对子互读。(3)教师请对子、小组、全班读。2、 读四字词语:不言而喻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流光溢彩呐喊助威津津有味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天高气爽 云淡日丽香飘四野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大显身手心安理得呕心沥血莎士比亚学习方法:自主认读生字词,对子互读,乙先读,甲再读,最后老师检查。(1)学生先自读生字词。(2)对子互读。(3)教师请对子、小组、全班读。五、精读

6、课文,体会情感:自由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完成任务二任务二: 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读书的经历。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体会。 ( 学习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自己试着回答以上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长做好组织,最后在全班内汇报。) (看“香烟人”小画片津津有味 、看连环画废寝忘食、文化站读文艺书牵肠挂肚、图书馆读中外名著如醉如痴、两次写作文大显身手。) 从作者少年时代读书、作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酷爱读书的人)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

7、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对作者悟出的道理,你是怎样理解的?任务三: 作者由自己的读书经历悟出了有关作文的道理,你由自己的读书经历,又悟出了哪些与作者不同的道理?理解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句话的含义: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任务四: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品读文章语言,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1.生动的比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恰当的词语。积累:流光

8、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作者巧妙运用四字词语,还有妙用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吗?(语言生动、形象,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六、 课外延伸: (一) 认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2页谈读书和第24页华罗庚的读书方法。 从两篇文章当中任选一篇进行阅读。 要求:(1)读懂文章内容,思考作者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2)先自己读文章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二)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有很多著名的作家和名人,对读书也有深刻的感悟,齐读名人名言: 开卷有益。-晋(jn)陶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陆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代钱泳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七:反馈目标: 1、长生果指_.本课将_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 _. 2、根据意思写成语:(1)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2)形容十分惦记,放心不下。(3)一千篇文章都一样,指文章公式化,乏味。八、布置作业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