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87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七律 长征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

2、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一、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全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记载着长征路

3、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又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全诗。2.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初步体会诗歌表达中的艺术手法及炼词的精妙。三、教学重点感受诗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艰辛,但是作者毛泽东仅用七律便道尽了长征的万古风流。(板书:七律长征)(二)自读诗句,初

4、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歌,交流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适当做点拨与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或查找资料。(设计意图:本文关于长征的专有词语较多,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是清除阅读障碍的重要手段。)2.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 不怕难)3.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设计意图:从整体感知长征,这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再将这首诗浓缩为一句话,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学习课文,品悟诗情。1.学习第一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红

5、军长征,走的不是平坦的大路,而是要翻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大河,还要爬雪山、过草地,更要时刻准备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困难重重。所以诗中说万水千山。(2)有多远?(二万五千里)这么远的路途,是怎么走的呢?(就靠两只脚走路,非常艰难。)(3)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的态度呢?(只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呢?(平常的小事。)(4)在我们生活中,哪些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呢?把跨越万水千山当做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的小事,你觉得红军战士怎样?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5)把远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当做平常的小事,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胸襟。让我们到具体的诗句中去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红军具体遇到了哪些困

6、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2.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逶迤”这个词的偏旁是走字底,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2)“腾细浪”你是如何理解的?(3)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4)五岭的特点是“绵长”,“乌蒙山”呢?(图片介绍:磅礴的乌蒙山,平均海拔2019多米,最高峰有4200米。)这就是磅礴的乌蒙山。看着这样的山,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5)欣赏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张图(乌蒙山与泥丸图片的对比)说说你的感受。(6)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设计意图:合理选择解读的方

7、法和手段:既有对文字的理性解释,又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教学融词语、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因而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是全方位、立体式的。)3.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1)引导质疑,问题主要为暖、寒的理解。(2)让我们看课后习题二,并把题目读一读,你认为对不对?(设计意图:这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特别之处,并与之展开对话,质疑问难,以呈现出一个个需要学习的、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诱发他们自主探究文本学习的欲望,产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阅读期待。)(3)(映示画面)看,这就是波翻浪涌、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当时敌人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此时的金沙江留给你

8、的是怎样的印象呢?(4)但是事实是怎样的呢?(课件映示文字,配音朗读:巧渡金沙江。)(5)读了这段文字你的心情还像刚才那么沉重吗?(6)你们真是战士们的知音,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暖”。(引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过渡:巧渡金沙江发生在五月,同样在五月,飞夺泸定桥为什么却用一个“寒”字呢?(7)事实是否如同学们想象的那样呢?请看录像。(8)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引读)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引读)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硝烟滚滚弥漫,铁索滴滴鲜血。这样的悲壮与惨烈怎一个“寒”字了得。(引读)大渡桥横铁索寒。(设计意图:层层递进的资料性课程资源的引进,构成了相互关联的拓展面,彼此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暖”“寒”的情感之旅信手拈来,把文本丰富的内涵和暗藏的情感像火种一样投入学生的心中。)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红军战士攀过了山,趟过了河。而事实上,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渡过24条这样的河流,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历经九死一生,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真是一支英勇无畏的革命之师。七、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资料,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感受毛泽东诗词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2.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