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鱼的启示教学纪实一、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二、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
2、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初读感知课文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通过课题,你能预测一下课文会写些什么吗?生:是作者钓鱼时得到的启示。师:能根据中心词预测,有理有据。师:咱们现在来揭开谜底,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读得不通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再向下进行。(生自由朗读。)师:文中有些读音易错的词,你能找出
3、来提醒大家注意吗?生1:我找到的是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鲈鱼”,领读。师:把这个词再送回句中读读。生: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傍晚,甩了出去。师:读得很好。生2: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涟漪”,领读。师:能说说“涟漪”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某种物体到水面上溅起波涛。师:同学们再自己读读体会一下这句。生3:是溅起的一圈圈波纹。师:很准确。“涟漪”就是细小的波纹。把词语放在句子中体会意思也是解释词语的好方法。师:字词读准了,课文中还有些较长的难读的句子我们来读读。(出示: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
4、如水的夜晚。)生朗读,全班读。师:还记得我们刚才的猜测吗?你猜对了吗?生:猜对了。师: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了我和爸爸钓鱼的事。师:加上时间再具体地说说。生:主要写了在我11岁那年,我和爸爸去钓鱼,我掉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是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爸爸让我把鱼放回湖里的事,这件事给了我启示。师:概括得很完整。二、学法指导师:要学好这类文章关键是要走进人物的内心,这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新方法,帮助我们学好这样的文章。(出示课文第三段。)师:请同学自己读读,动笔画画,你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用一个词把他当时的心情概括出来标注在旁边。(生读文体会。)师:谁来说说,你体会到了作者
5、什么样的心情?生1: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体会到了他当时很“高兴”“得意”。生2:从“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体会到了他当时很“紧张”。生3:从“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体会到了“我”当时的“兴奋”“激动”。(师相机板书。)师:我们把感受到的心情写在这条主线上,把能体会他心情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标注在旁边,用箭头的方式表示心情的变化。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画人物心情变化的图示。三、自学探究,设计图示师:想知道作者的心情又有哪些变化吗?(想)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
6、到了作者的心情?用概括的词语写下来。2.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一幅作者心情变化的图示。3.在小组里合作着把你们体会到的情感读到你们的表情上。(指名读要求,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师:哪个小组来说说?生:这是我们小组画的图示。我们从“急切地问道”体会到作者非常“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大声争辩”“哭出声”说明他当时很伤心;“他用乞求的目光看着父亲”感受到他很“无可奈何、不舍得”;“慢慢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掉,他当时“沮丧至极”了。最后“每次面临道德抉择时,他都会想起这件事”说明他心里明白了。师:把你们体会到的情感读到你们的表情上来吧。生1:“爸爸!为什么? ”我急切地问道。生2:“是不会钓到这么
7、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来声。生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生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生1: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师:老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组的这两名同学参与进来了吗?生:没有。师:哦,为什么呢?生:他们性格比较老实。师:老实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呀?身为组长,你来问问他们想读哪一句。(生生交流。)生5:“当我一次次面临夜晚。”师:听到他读的这么流利你们组同学有想对他说的吗?生: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班级里自发响起掌声。)生6:“我的情绪沮丧至极了。”(读得词句错乱。)师:再试试
8、,相信会读得更好。(生再读。)师:进步很大。希望你们每堂课都能这样大胆地展示。他们小组精彩的汇报,其实展示的是他们的昨天,老师相信他们肯定是每天每堂课都是这样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希望所有同学像他们学习。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小组的心情变化图。看看他们是怎样创新的。(3幅图来表示心情。)生:从作者一开始高兴得意,我们就画了太阳高照。师:艳阳高照。生:第二幅图,作者心不甘情不愿,不舍得放鱼用“多云”来表示。最后,作者沮丧至极了,用“雨天”来表示。师:很有创意,有想帮他们完善的吗?生:他们做得非常好,很有创意,但作者最后明白时,他没表达出来,这是他们的美中不足。师:哪个小组能给他们点意见?“明白了
9、”要画什么呢?生:可以还画艳阳高照。生:还可以画灯泡。他明白了为什么要把他钓到的那么大的鱼放回湖里去。师:多么有寓意的灯泡呀,这件事照亮了他的整个人生。四、谈收获师:通过学画这样的心情变化的图示,你有什么收获吗?生:通过图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生:可以将自己融入到作者的心里世界。师:对,和作者产生共鸣。生: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了解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生:对于我们来说,图画比文字更容易理解,能让我们随着他高兴、开心、沮丧、伤心。师:说得真好,你的收获真大。那我们在习作中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那文章就会更引人入胜。五、作业1.完善心情变化的图示2.你经历的什么事心情也是如此起伏的,试着画出来,然后把这个片段写出来。附图:明白(想起)(慢慢地)沮丧至极(依依不舍)无可奈何(乞求)(急切)不理解(争辩)(欣赏) 得意(漂亮)(啊)(好大)兴奋、兴高采烈(没见过)(小心翼翼)紧张(慢慢地)(拉上岸)激动(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