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5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片段一】上课开始。教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神秘地说:“老师手上有一封信,是写给我们一年级全体同学的。想知道是谁写给你们的吗?”学生(大声地):想。师:好,老师就把这封信读一下。大家可要认真听哟,亲爱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是一群小蝌蚪。别人都有妈妈,而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来足有见过我们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得是怎么样的。每当看着别人叫妈妈时,我们都羡慕不已。我们多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呀,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们找到妈妈吗? 此致敬礼您的朋友:小蝌蚪年月日师:“小蝌蚪写信给我们干什么呀?”生:他们找不到妈妈。想让我们帮他们找妈妈。师:你们想
2、帮助它们吗? 生(跃跃欲试):想! 师: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呢?怎样才能找到小蝌蚪的妈妈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创设了一个与学生自身有关的生活化情境,并巧设“有人给我们写信。会是谁呢?”的悬念。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收到信件。现在有这样的一封信,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所以当教师读这封信时,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立刻坐好,满怀好奇地侧耳倾听。这样的创设悬念,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信的内容是以小蝌蚪们寻求帮助的口吻写的,符合一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有童心,有童趣,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随着教师逐
3、步导入“小蝌蚪想干什么?”“你们想帮助它们吗?”学生跃跃欲试,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在最后,又一次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呢?”“怎么样才能找到小蝌蚪的妈妈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拿出课本,翻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能巧妙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巩固知识,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想,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结尾时,还可加强与课堂导入的联系,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具完整性。比如,我就针对课堂导入设计了这样的提问结尾:“小蝌蚪为什么和它们的妈妈不一样?”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內容进行整理、巩固,借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教
4、学內容进一步提升。片段二师: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来谈谈对青蛙的了解。生:青蛙会捉虫,是庄稼的好朋友。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师:你的想像力真丰富。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师(微笑地):是吗?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生:青蛙的肉很好吃。(教室里一阵哄笑)师:哦,你吃过青蛙肉吗?生:我吃过,爸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青蛙,蚊子就怕我了,不敢叮我。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生:你吃了青蛙,也不可能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会怕你呢?生: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一天能提很多害虫,要保护它,怎么能吃呢?生:如果我们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庄稼不就被害虫吃光了吗?到时,我们人类还吃什么?生:哦,原来不能吃青蛙的肉!【反思】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教例中,我关注到学生“吃青蛙肉”这一状况,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爱吃青蛙肉”的同学也受到教育,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