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近体诗八首【模拟试题】A组 1. 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松间照,_。 (2)_,莲动下渔舟。 (3)宫女如花满春殿,_。 (4)_,不尽长江滚滚来。 (5)出师未捷身先死,_。 (6)山围故国周遭在,_。 (7)_,望帝春心托杜鹃。 (8)沧海月明珠有泪,_。 (9)_,铁马秋风大散关。 (10)出师一表真名世,_。 (11)小楼一夜听风雨,_。 (12)矮纸斜行闲作草,_。 2. 下面对蜀相一诗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问句开头,一问一答,描写出武侯祠郁郁葱葱的不凡气象 B. 颔联中一个“自”字,写出了萋萋碧草无人欣赏的落寞;一个“空”字,写出了呖呖莺啭无人
2、听闻的凄凉 C. 颈联写刘备三顾茅庐,频频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深感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开创了基业,继承了两汉的事业,表现了他的一片亦诚之心 D. 尾联写诸葛亮出师伐魏,未获成功,卒于军中,使得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们无不因之泪洒衣襟 3. 阅读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评析性短文。B组 1. 下面对越中览古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明所怀之事乃勾践灭吴故事,点明题意 B. 次句中的“尽锦衣”三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得胜而归的喜悦与骄傲的情状 C. 第三句是说,每当春日,越王的宫殿里就站满了如花的美女,暗示出勾践归国后的荒淫逸乐 D. 最后一句写如今人们所看到的只有几只在王
3、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的鹧鸪。此句一出,盛衰无常的无限凄凉之感笼罩了全篇,突现了全篇的主旨 2.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不如归去”的杜鹃,含有无限的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 B. 次句叙事,点明题意。“过五溪”,写出迁谪之远与道路之艰。虽无悲痛之言,却自见悲凉之意 C. 三、四两句抒情,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表达了诗人与王昌龄的深厚情谊 D.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拟人化,托她将自己的愁心带到夜郎
4、以西的龙标,交给升任龙标尉的好友王昌龄 3. 简要评析刘禹锡的石头城,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试题答案】A组 1. (1)清泉石上流(2)竹喧归浣女 (3)只今惟有鹧鸪飞(4)无边落木萧萧下 (5)长使英雄泪满襟(6)潮打空城寂寞回 (7)庄生晓梦迷蝴蝶(8)蓝田日暖玉生烟 (9)楼船夜雪瓜洲渡(10)千载谁堪伯仲间 (11)深巷明朝卖杏花(12)晴窗细乳戏分茶 2. C “两朝”指刘备和刘禅两个时期。诸葛亮还辅佐刘禅支撑困难的局面。 3. 这首诗与书愤作于同期,诗人此时已62岁。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因而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与排挤。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减。这一年,他奉召到
5、当时的首都任朝请大夫,掌管远离抗金前线的严州军事。对于这样一个任命,诗人自然心情淡漠,来到京城后的所见所闻更使他心灰意冷。诗的首联写京城的世态人情一如往昔,淡薄如纱,正道行不通。诗人不由得自问:谁让你骑马来京城作客呢?一个“客”字,写出了诗人虽身居京城,却反而产生了一种陌生感与异域感。他在这里没有同道,没有可与之共商国是、恢复中原大计的仁人志士。颔联写诗人目睹京城一片“太平盛世”景象而彻夜难眠,早晨听到深巷中传来卖杏花的声音,更使他闻之而心伤。这里,诗人采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悲情,通过“卖花”来写深居巷中的高官显宦贪图安乐、不思收复国土而依然享受着荣华富贵的情形。这两句从字面上看来,写得十分
6、清丽恬然,却饱含着诗人的眼泪与愤慨。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在南宋小朝廷上上下下偏安苟合的氛围中,诗人实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闲来无事,闭门谢客。在窗前时而铺上短纸,歪歪斜斜地写写草书;时而分茶作戏,自娱自乐。尾联自明其志,表达了诗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说明自己不会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赶在清明之际,上任之前,回乡探望家人,祭扫先祖,流露出不愿久留京城的意愿,情调悲凉。B组 1. C “春殿”之“春”并不是指春天。 2. D 王昌龄此去龙标是贬职,不是升迁。 3. 在这首绝句中,诗人着力描写了石头城周围苍凉的群山、寂寞的潮水和朦胧的月夜,有力地衬托出故都的没落与凄凉:惟有山在,惟有水在,惟有月在,言外之意是六朝的繁华已荡然无存,“风流人物”也俱归无有。诗中句句是景,景中却无不融情,故国萧条,世事无常的凄凉感充溢在字里行间,感人至深。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