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练习用“熟悉”说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小牛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喜悦。2.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受小牛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喜悦。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第一眼看到“小牛的铃声”这个题目时,你猜想这篇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3.到底这篇课文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掌握会认字的字音和字形。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自己认读。2.
2、用卡片检查学生掌握6个会认字的读音情况。分层检查法:(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进行集体认读。(2)按学生座位的顺序进行个人认读,检查个体学习情况。3.找出这6个字中你最难读准的,向小老师请教。4.记住会认字的字形。(1)找出形声字,说说他们的形旁和声旁。(2)金字旁的字,你还记得哪些?(3)学生观察字形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们。(4)交流识字方法。悉:师用课件展示“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字形。耍:上面的“而”像老人的胡须,下面的“女”表示一个可爱的女孩正拉着爷爷的胡须玩耍。还可用字谜帮助记忆:“而像爷爷长胡须,孙女摸弄笑嘻嘻。”(5)比较组词,辨析形近字。投影出示:棚()铃(
3、)悉()耍()朋()令()秋()要()(6)找一找,谁的朋友多。老师把课文中的6个会认字分别发到6个同学手中,并请他们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如果想和他们交朋友,就走上台去拉着一个小朋友的手并用这个生字组一个词,看谁的朋友最多!三、再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感悟课文内容。1.师范读课文,学生标画出自己发现的新词。2.投影出示新词所在的句子,请学生读句子。投影出示内容:小牛刚刚出生几天,整天在牛棚里睡着。(出生)小牛最熟悉的声音是筒铃的丁东声。(熟悉)小牛又长大一些了,就自己跑到村口的小路上玩耍。(玩耍)小牛跑出牛棚迎接妈妈。(迎接)3.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者听过这些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说话。4.“畅通
4、铁路”游戏:请一组小朋友按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要求不能加字、丢字、读错字。如果有一个同学出现以上问题,这一小组的同学就不能再往下读了。看哪个小组被评为“畅通铁路”.5.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指导书写会写字。1.对会写字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铃睡脖挂坡上下结构的字:些耍独体字:丁2.重点指导“睡”字的书写。“睡”字右边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师生一起边念笔画边书写。3.生自由练习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
5、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师强调要边写边观察,将自己的字与书中字比较,想想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
6、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4.请学生到黑板前来写,集体点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后习题 朗读并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