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 关 小 学 教 案 专 用 纸2019至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主备人:兰晓莉 审核人:张竹 时间:授 课 人授课班级课题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总课时11 课时授课时间项目内 容个性化设计教学目标 1. 认识“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重点 难点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学法教法 观察法、引导法、谈话法 教 学过程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
2、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
3、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 故事导入。(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2. 设疑:这时你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3.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文题
4、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忠(后鼻音) 盏(翘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翘舌音)3.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4. 讨论交流。(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三 、精读课文(用时:15分钟)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的原因。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针,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课后作业1、 一类生字写三遍组一个词。2、 背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