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6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历史三轮导学案全部资料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总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 ”的局面,其中, 和 两家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 儒家思想经过 、 和 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成熟时期。从 开始,经过 的改造,儒学在 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思想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道家学说和道教文化在民间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在 末年至 初年传入中国。儒学通过吸收道家和佛教思想,在宋代形成 。专题考点说明: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董

2、仲舒的主要观点;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目的和影响。3.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专题阅读内容:“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和“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 “焚书坑儒批判”、“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目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第一课 百家争鸣基础知识过关(一)早期儒学代表人物活动及其主张孔子(1)提出“ ”与“ ”学说,希望统治者推行“

3、 ”,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注重 与 ,对鬼神敬而远之;(3)开创中国古代 之风,主张“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4)开创了儒家学派,以 等“六经”为基本文献;孟子(1)提出了 、 、 、 等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 ”思想,提倡“ ”学说;(2)提出“ ”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 ”,又提出人道有为,提出了“ ”的重要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二)老庄哲学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 ”、“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的思想:认为“ ”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规律;提

4、出“ ”,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幻想回到“ ”的社会。3.庄子思想:把“ ”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 ;主张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叫“ ”。其学说蕴含了朴素的 思想,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 的倾向影响极大。(三)法家思想1.韩非子思想:主张加强,厉行赏罚,;提出“不期修古, ”,“事异则备变”的主张;将“法”、“ ”、“ ”三者糅合为一,吸收思想;2.特点:奖励 ,实施 ;3.影响:在政治实践中,形成了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 统一全国起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 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 的工具。(四)墨

5、家思想1.特点: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推崇夏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精神;2.主张:主旨是“ 、 ”,进一步提出非公、 、尚同 、 、非命、 、 等主张。问题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上分析)?你从中有何认识?2.同一时期,另外哪一个地区也掀起了一场思想运动?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何联系?突出特点是什么?有哪些著名代表人物?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应该代表哪一个阶级的利益?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的立国基础是什么?他用什么方式达到理想中的和谐?4.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什么?你如何理解?5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你认为有何

6、作用?6.孔子在哲学上主张“重人事,远鬼神”,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请简单概括孔子的历史地位。7.孟子的“德治”与“民贵君轻”有什么积极作用?在战国时期,儒家的“仁政”能否实现?为什么?你认为当时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8.从哲学上看,荀子的天人关系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荀子主张“人定胜天”,你如何看待这一思想?9.在处事方面,道家与儒家在态度上有何不同?从研究领域上看,道家与儒家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在治理国家方面,战国哪两家的观点相反?在冶国治世方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两家学派是什么?10.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11

7、.你认为墨家思想在当时应该反映了哪些社会阶层的利益?在当时哪些思想无法实现?墨家思想对今天有哪些值得发扬的观点?12.战国时期,儒家与墨家被称为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但一家被冷落,另外一家后竟然成为绝学。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3.中国古代有两家思想,它们互为表里,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从而“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则仕,退则隐”成为古代士人的经典处世哲学。你认为上述现象是哪两家思想的反映。拓展延伸:1.正确认识和对待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1)认识: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8、;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教育原则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求实事求是、要有恒心,学习方法主张反复温习、学与思结合、敢于坚持正确意见。(2)做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人际关系等;对孔子思想中的保守内容,要批判继承,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儒家思

9、想的现实意义(1)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大一统”思想有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3.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的“德治”(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有本质区别内容不同:儒家的德

10、治是以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条件(1)政治方面: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竞相招贤纳士,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给百家争鸣提供了整治前提;(2)经济方面:伴随

11、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3)科技方面:当时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天文、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4)文化方面:当时私学逐渐兴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学术逐渐下移,社会上出现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5)学术团体: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剧变以及战争动荡的局面,各学术团体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便于他们从不同的社会阶层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6)各学派之间

12、,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又一重要因素。5.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6.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1)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从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

13、社会的形成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仁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巩固性练习(略):第二课 汉代儒学(儒学的兴起)基础过关一罢黜百家1.背景:(1)中国的“ ”局面得到巩固, 政治体制大致定型;(2)以 为主题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家思想逐渐被统

14、治者确立为 思想;(4) 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 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 ,推行 ,养士求贤等;其“ ”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在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3.评价:(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 的局面,扼制了 的自由发展;(2)积极: 地位上升,对于民族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二太学的出现1.太学的创立:(1)创立者是 ;性质是培养 人才的官立学校。(2)意义:是儒学教育 和 的标志;带动了 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权贵 的情形。2.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时期,除了建

15、立太学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问题提升1.儒家思想能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董仲舒是在吸收哪几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从中你有何认识?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其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4.从战国到西汉,我国思想领域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5.“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

16、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6.汉武帝时期有几种选官制度?有何作用?7.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加权,采取过哪些措施?拓展延伸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来看,融合了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性;但以神权来限制王权;(3)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2.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1)春前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中,儒家学说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2)西汉建立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适应

17、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汉武帝采取的尊儒措施使儒学处于的尊地位。3.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发展变化(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潮流,儒学遭到冷遇,未受到重视;(2)秦始皇完成统一,以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不容,遭到沉重打击;(3)汉武帝推行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统治正统思想;(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时儒学也成为执政者

18、奴化臣民的工具。巩固性练习(略)第三、四课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的局面基础过关一理学的创立1人物:程颐、程颢ks5uks5uks5uKS5U2主要成就: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规范“ ”,其核心是“ ”,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 ”。3影响:将忠孝节义提升到“ ”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 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 ”。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 建立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ks5uks5uKs5u.Com2表现:(1)理气关系: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 先于气;万物之理终归为“ ”(2)修养论:区分了教育的“ ”和“ ”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 ”。“ ”是

19、人的爱心及一切 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强调在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 ;(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 ”,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儒家有干预政治的 ,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 ”。(4)著作:将大学、 、论语、 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 的经典。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 起了重要作用。三理学的发展1标志: 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表现:(1)陆九渊:思想主张: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 ”,作为安身立命的准则;认为“”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

20、要将其剥落、扫除。地位影响:是心学的 ,其思想言论具有很大冲击力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2)王守仁思想主张:人是天地的心,“ ”是人的心;“灵明”就是 ,就是本心,就是 ;提出“ ,心外无事, ”的结论;认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强调“ ”。地位影响: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一)李贽1.思想:(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 ”,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2)不能以“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也不是“万世之至论”;(3)提出“绝假纯真”的“ ”,以此反对 的虚伪和 的欺诈;(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 ”,反对 。2.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

21、了大胆挑战。(二)黄宗羲1.思想:(1)最精彩之处是敢于批判 ,提出 平等的思想;(2)提出 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建立“ ”;认为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3)反对传统的 思想,认为 ;2.评价:反映了明朝末年 发生变化;为中国近代反对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三)顾炎武1.思想:(1)将批判锋芒指向“私天下”的 ,深刻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提出“ ”的主张(3)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纳为“ , ”(4)提倡 ,注重实学;2.评价: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 精神;虽不具有近代的“ ”意识,但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强烈;是清初 思潮的推动者之一。(四

22、)王夫之1.思想:(1)政治思想的主旨是“ ”;(2)抨击“ ”“ ”,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3)在发挥古代“ ”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 规律的 和社会史观;(4)强调“”2.评价:其 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拓展延伸1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1)历史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道佛三家出现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情况,到唐宋时期,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2)社会原因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3、,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2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心在何处?(1)宋明理学之所以为新儒学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而上学和整体性的论述,使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到的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2)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阻碍人们的创造思维

24、,同时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3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的作用(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收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变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2)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地位,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3)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意义。4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比较与认识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同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

25、宙、世界观,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遏制人的欲求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挥了儒家学说,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其重心都转向了在儒学信念支配下的生命实践,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异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方法论扫落枝叶,直奔主题“格物致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扫落ks5uks5uKs5u本体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是世界的本原修养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主观唯心)主张向外追逐客观认识(客观唯心)5.明末清初儒家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

26、展;(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6明末清初思想的主要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李贽大胆挑战宋明理学,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三大思想家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传统道德而闻名:黄宗羲和顾炎武强烈批判君主专制,王夫子抨击“孤秦”、“陋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2)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子,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与推动者;(3)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李贽提出“童心说”;黄宗

27、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王夫子提出“循天下之公”;(4)提出“工商皆本”,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7.明末清初三维思想家的思想有何异同(1)相同点: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上批判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2)不同点: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王夫子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8对三大思想家的评

28、价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9明清之际的思想批评与欧洲启蒙运动比较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欧洲的启蒙运动相似都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反封建斗争发挥启蒙作用异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思想主流思想17、18世纪欧洲主流思想作用没有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原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脆弱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压制 思想理学、八股取士束缚和限制巩固性练习(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