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三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皇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由材料可知,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权,而三司掌管财权,这样相权被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C项。答案:C2.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遭到母亲杖责:“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你忍心吗?”这
2、反映出宋朝()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传统C.选官注重家世 D.选官注重才学解析:据材料中“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即可明确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答案:B3.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根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历史事件的争论越是争论越无法解决B.历史争论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C.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D.价值判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解析:众说纷纭说明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会导
3、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即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事件是越争论越明了,并非无法解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争论的解决不一定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项。答案:D4.古代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调整相权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解析: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
4、特权,排除A项;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宰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答案:B5.在历史学习中,正确的时空观念尤为重要,与下图的对应的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秦朝 B.隋朝C.唐朝 D.元朝解析:依据“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12711368”可知与元朝的建立与灭亡有关。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故选D项。答案:D6.下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样的制度设计()A.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特权地位B.开创了中
5、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废除了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D.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故选D项;保证贵族政治上特权地位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项;开创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的是郡县制,排除B项;废除宰相制度是在明朝,排除C项。答案:D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北宋金南宋西夏A. B.C. D.解析:据所学可知,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建立的时间都在10世纪到13世纪的范围之内,其中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
6、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北宋和南宋都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故选B项。答案:B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在抗元斗争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写的诗句。文天祥的这句诗()A.体现了文人追求功利的思想B.表达了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C.凸显了其思想的保守与落后D.表明其对南宋王朝已彻底绝望解析:文天祥的诗句充分体现了面对死亡的坦然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故B项正确。答案:B9.东晋政府在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政府在湖州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由此看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A.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B.先进的
7、农业生产技术C.历代政府的农业政策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解析:根据题干“东晋政府在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政府在湖州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历代政府的农业政策。只有C项与材料内容相符,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C项。答案:C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宋朝进行了探究活动,以下是小华同学搜集的图片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宋朝耕获图宋朝哥窑瓷器北宋纸币铜版拓片A.宋朝手工业的兴盛 B.宋朝农业的繁荣C.宋朝商业的繁荣 D.宋朝经济的发展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宋朝耕获图反映了农业发展的兴盛局面;宋朝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定、
8、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反映了宋朝手工业的发展;随着宋朝商业活动的发展,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题干图片反映了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探究的主题是宋朝经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片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项。答案:D11.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朝()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
9、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由材料“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可知地方官员通过行政命令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可知地方官员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维护,由此得出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官府重视农业而非垄断商业,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由于货币使用频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的态度而非商人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答案:C12.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
10、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解析: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因而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最合适的主题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1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结合题意“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
11、故A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交子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项错误。答案:A14.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宋理宗对四书爱不释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补于治道”,所谓的“治道”就是治理国家的方式,结合朱熹的思想主张可知,他强
12、调“三纲五常”和等级秩序,这对统治者统治百姓很有裨益;A项错在儒学神秘化;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B项。答案:B15.王阳明早年因“格竹之困”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被贬龙场之遭遇使他对朱熹哲学的反思达到了顶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世致用”思潮得到传播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解析:王阳明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假借外物,批判了“格物致知”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16.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
13、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末,因此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依据错误,结论错误,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
14、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史称“陈桥驿兵变”。对“陈桥驿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臣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尔”,“太祖尽力周室,中外所知,及登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袭扰,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
15、宗对“陈桥驿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驿兵变”记载的原因。(8分)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针对“陈桥驿兵变”,宋太宗的说法与今人的研究结果不一,本题以此现象为切入点,设置第(1)问,要求分别说明宋太宗和今人是如何表述此历史事件的。解答本题可分别从宋太宗和今人两个角度来进行,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驿兵变”记载的原因,这需要根据材料并调动所学知识,特别是儒家相关的治国思想进行作答。赵匡胤通过兵变获得政权,
16、不符合儒家所宣扬的仁政理念,也影响了宋王朝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赵匡义不得不通过重修史书的方式对“陈桥驿兵变”进行重新解释,掩盖夺权过程中的种种不合理的行为,进而宣扬宋太祖的忠义形象。本题的答案要点均围绕上述分析进行设置。答案:(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陈桥驿兵变,意在夺取皇位。(2)原因:“陈桥驿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
17、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形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 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初步形成。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
18、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都达到空前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8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可以得出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根据材料“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形结构”“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初步形成”可以得出三级市场体系和
19、区域市场的形成;根据材料“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可以得出海外贸易发达(繁荣);根据材料“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可以得出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根据材料“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都达到空前水平”可以得出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第(2)问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角度回答。答案:(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
20、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进步;经济重心南移。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程朱理
21、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180字以内)(12分)解析:从材料一中提炼观点为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结合宋明理学的内容和积极作用加以论述;从材料二选文出处和内容提炼观点为程朱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结合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加以论述。答案:观点一: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论证:程朱理学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观点二:程朱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成为御用工具;缺乏理论概括;知
22、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许衡鲁斋遗书(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4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3)上述材
23、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6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可以概括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实行中原的统治制度。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可以归纳分析。第二小问从民族交融方面来分析。答案:(1)辽、西夏。(2)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学习汉族的统治制度。(3)任用汉人为官;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学习中原的生活习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