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2对于宗教改革,甲同学认为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乙同学认为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根本不了解宗教改革B甲、乙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宗教
2、改革C只有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关系D只有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宗教改革用理性代替了宗教信仰3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清军入关 B工业革命 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4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5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
3、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A主张个人利益至上B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念C肯定经世致用思想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6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剪发易服”法令的出台,以及“保辫会”的出现,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B.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C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D.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
4、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8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9中国古代货币史研究者认为:唐初“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为以后历代铸币提供了范式。这一范式的含义是( )A以铜为主要材料 B不再标明重量C采用圆形方孔形状 D以皇帝年号命名10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
5、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1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作品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希望“此人是:( )A格林卡 B巴赫 C福特斯 D 贝多芬12美国海岸警卫队2014年1月4日表示,应俄罗斯和中国的要求派出船支
6、去支援困在南极海滨中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和中国破冰船雪龙号。这一事件最能说明A国际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B世界的多极化趋势C当今众多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D国家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第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俄国当时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四月提纲材料二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10.23)材料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
7、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材料四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分)(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5分)(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5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5分)。14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 材料二 下列二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 (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生哪些变化?(6分)请说明其原因。(6分)(2)流行的服饰也是
8、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5分)15(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服饰变迁一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6分)(2
9、)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希腊在政治上实行民主政体,凡是合法公民都享有民主政治的自由权利,但不具有公民资格的A妇女,B外邦人和D广大奴隶则不能享受政治上的民主权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考查对欧洲宗教改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根据题干可知,由于两同学认识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
10、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而ACD三项的表述均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改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中国始终是顺差的状态,大量的财富进入到中国。近代以来,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的巨大优势使中国贸易顺差的局面被改变,故选B。A项与材料无关;C项并非扭转中西方贸易态势的主要因素,相反,中国的国际贸易在新航路开辟之后得到很大的提高;D项是B项工业革命造成的。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
11、题考查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产生是偶然的,不是一种必然发生的现象。当时世界资本主义仍处在上升期,这次事件是无产阶级力量的一次具体体现,说明无产阶级是有能力建立国家政权的。它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仅仅依靠工农联盟就可以成功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对巴黎公社的认识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 “实利的而非虚文” “利用厚生”等明显带有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批判,所以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6.【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
12、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的“蓄发令”是汉族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体现,而“剪发易服”“保辫会”的出现,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主力量与封建残余势力的较量,所以题干说的这些“辫发之争”实际上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故A项正确。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辫发之争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所学,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题干中所列出的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所掌管的宗庙、宫殿、皇帝生活、皇帝家族和亲戚;表明秦朝将与皇帝及其家族有关的事情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体现了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特
13、点。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 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9.【答案】B【解析】略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可以得出,英国
14、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所以答案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的联合11.【答案】D【解析】从贝多芬的身世和他的命运交响曲可以作出判断。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海岸警卫队”,派出船支去支援困在南极海滨中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和中国破冰船雪龙号。题干的核心是南极科考天气恶略,需要中美俄等国家的互相协助,因此选择B。A不是主要意思,BD 没有体现,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国际合作13.【答案】(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
15、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3)对和平与土地的要求。(4)不是偶然的。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向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反动军队的叛乱被平定后,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在革命危机时刻发动了武装起义;广大的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和平与获得土地,但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给予满足。【解析】本题是对十月革命背景、过程等相关内容的考查。第一问:主要考查了四月提纲的内容,对革命两个阶段不同任务的考查;第二问:考查十月革命的过程;
16、第三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俄国人民当时的要求:材料三和平、材料四土地;第四问: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14.【答案】(1)变化: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变化 (或答穿旗袍、剪辫子、禁缠足等)(3分)民众思想观 念的变化或妇女地位的提高(1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传入的影响。 (4分,只要答出后两点即可得4分)(2)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2分,只要答出中苏关系友好即可得2分);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足。(2分,只要答出改革开放即可得2分)【解析】略15.
17、【答案】(1)(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提供条件。(2)现代化史观。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的“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可归纳康有为的主张;“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分析目的。(2)由材料二的“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可知其史观(视角);第二问要突出其历史地位及后续影响,即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