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大禹治水人教.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66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大禹治水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大禹治水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大禹治水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大禹治水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禹治水1.将下列读音和生字连线。2.读拼音,写词语。hngziknnanchnyrnwi3.一字组多词。4.照样子,写词语。千(山)万(水)千()万()千()万()无(家)可(归)无()可()无()可()5.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疏导()清除阻塞,使畅通不熟悉空虚(2)驱赶()赶牲口快跑赶走6.认真区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淹没伤害冲毁(1)大水()了田地,()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继续连续(2)同学们()往山上走。(3)他()三年获得“三好学生”奖状。1.毒蛇猛兽被人们驱赶走了。(改成“把”字句)2.洪水终于退了。(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请你

2、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句子排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采用疏导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洪水。()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一)课内阅读。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1.“”这个词语说明疏通河道的人很多。2.鲧治水的方法是()让水流入大海筑坝挡水3.读了选文,你认为禹是个怎样的人?(二)课外阅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新婚不久,就领着治水大军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起锄头和铁锹,带领老百姓,来到工地上,开始挖沟造渠。他们每天顶着炎炎的烈日,从早上干到晚上,手上磨出了茧,身上也晒

3、掉了几层皮。一天,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回家住几天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禹摇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还有好几次,禹从自己家门口经过,都没有进去看看。人们都被禹的这种精神感动了。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烈日()草帽()的啼哭声()锄头2.用“”画出治水大军挖沟造渠时非常辛苦的句子。3.同行的人为什么要劝禹回家看看?()因为禹太辛苦了,需要休息几天因为禹还没见过自己的亲生孩

4、子4.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选择恰当的主人公,把下列故事补充完整。(填序号)嫦娥后羿精卫女娲()补天()射日()填海()奔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大禹

5、治水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字词大转盘1.rn仍shu兽d毒hu恢tu退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洪灾困难产业认为3.示例:被子棉被道路大道4.示例:辛苦言语话说路走5.(1)(2)6.(1)淹没冲毁伤害(2)继续(3)连续句子七彩虹1.人们把毒蛇猛兽驱赶走了。2.示例: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课文小密林3421阅读小花坛(一)1.千千万万2.3.禹是个善于总结的人。(二)1.炎炎戴上呱呱拿起2.他们每天顶着炎炎的烈日,从早上干到晚上,手上磨出了茧,身上也晒掉了几层皮。3.4.他一心为治水,觉得不能因为家事而耽误国事。思维点亮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