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习作: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单)-【上好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57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单)-【上好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单)-【上好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单)-【上好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单)-【上好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习作 家乡的风俗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任务情境:近期班级将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风俗介绍会,请大家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我们将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六种风俗,看谁介绍的风俗能荣登班级的“风俗榜”。1.你能说说下面三幅图反映了哪些风俗吗?学习任务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 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吧,请同学们写下你们家乡的各种风俗,不少于四种。 2.你最想推荐哪一种风俗呢?写出推荐的理由,不少于三条。3.让我们来看看本单元课文是如何写风俗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结构图)(1)观察结构图,说说自己的发现。(2)说说你在本

2、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学习任务三:范文引路,探寻习作妙计。1.范文引路,探寻妙计。(1) (1)读一读下面的两个语段,你有什么发现?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沈从文腊八粥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的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斯妤除夕学习任务四:完成初稿,互评互改。1.完成习作初稿,自主修改。2.交换欣赏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

3、习作。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1.【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学习任务二1.略2. 选择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纳为:主要特点、活动体验、风俗来历、看法感受3.(1)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不同的日子各有侧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2)介绍一种风俗,先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如果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如果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学习任务三:1.【预设】两个语段很生动,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在介绍风俗活动时,如果融入活动体验,风俗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可以让介绍的风俗更加吸引人。学习任务四: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