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13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05 送别怀人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05 送别怀人诗TIPS思维导图TIPS知识点讲解送别怀人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字眼。2.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劳劳亭、灞桥、阳关、舟。角度分析3.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想象(以

2、己度人)、虚实相生(结合)、衬托、烘托。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某种人生的感慨。或者: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TIPS古诗积累描写雪的古诗: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TIPS习题演练(2021秋全国六年级小升

3、初模拟)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_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_(2019秋湖南永州六年级统考小升初模拟)阅读理解。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4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A欣喜若狂

4、B信赖和骄傲C非常坚定D绝望和悲痛5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天涯若比邻。”(2019秋贵州遵义六年级统考小升初模拟)阅读与理解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6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词。使:_浥:_7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8写出下列诗

5、句的意思。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_9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诗中的安西是指西安都护府。(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出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属于送别经典诗句,被广为传诵。( )10“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点明了时间是_的早晨,地点是_的客店,环境气氛是蒙蒙的_和翠绿的_。(2018江苏镇江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11这首诗的作者是_,后人尊称他为“_”。

6、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13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别余往泰山。_(2)杳在青崖间。_14请用以下5个字组成一句诗填入诗中括号内。 白鲁抱客鹤15诗中画横线的句子隐含着一个六字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_(2020湖南长沙小升初真题)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注】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尽:消失。16仔细阅读诗

7、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李白的老朋友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向天际奔流。17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这是一首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孟浩然的去向是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2022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送 友 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8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_19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

8、的思想感情?_(2022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曛:昏暗。这句的意思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一片,本来灿烂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北风呼啸,大雪纷扬,寒气袭人,群雁南飞君:指董大。20这是一首()A咏物诗B送别诗C抒情诗D怀乡诗21诗的前两句是()A场面描写B交代时间C环境描写D细节描写22“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_23请说说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_24请你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9、?_25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这首诗却不同。请你说说不同之处。_(2021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请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答题。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洛阳亲友如相问, 。26把古诗补充完整。27这是_代诗人_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现诗人坚持操守的句子是“_,_”,这两句话的意思是_。(2021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8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的第一句勾画了

10、一幅美丽的花香鸟语图,渲染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温暖活跃。B(乙)诗中的“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生动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美景。C(甲)(乙)两诗都是送别诗,但(甲)诗充满同情和关切,(乙)诗更多是向往与畅想。D(甲)(乙)两诗巧妙地将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可谓情景交融,余味无穷。29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_(2020春浙江六年级期末)古诗词阅读。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清澈的水。一:助词,加强语气。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11、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30填空。这首诗的第一句对仗工整,青山对_;北郭对_,写出了诗情画意的环境。31诗中“孤蓬”指的是什么?()A独自飞行的鸟B一种叫“飞蓬”的植物C远行的朋友D诗人自己3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A言志B送别C咏物D边塞33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下面哪一种?()A与友人的惜别之情B对乡村风光的赞美C对出征友人的担心D对塞外战争的憎恶34“横”和“绕”这两个字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_(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侍御:官职名。通波: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

12、名,在今湖南省西部。离伤:离别的伤感。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35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36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_(2021秋全国六年级专题

13、练习)课内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7解释词语。故人:_辞:_烟花:_下:_唯:_38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故人的去向:_。39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_参考答案: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2比喻修辞用得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分析】1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14、。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的能力。这首词比喻新颖。词人在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3B4C5孤帆远影碧空尽;忽闻岸上踏歌声;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解析】3略4略5略6 出使 ; 湿润、沾湿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醇香的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交情深厚的朋友了。(意思正确即可)9 10春天渭城

15、春雨柳树【解析】6略7略8略9略10略11 李白 诗仙12D13 我 远14鲁客抱白鹤15可望而不可及【解析】11略12略13略14略15略16孟浩然;三月;孤帆;长江17D;B;C;A【解析】16略17略18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19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天空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解析】18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分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意思是:青翠的山峦横卧在

16、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19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诗人运用标准的对偶句,又用“浮云”比作友人的漂泊不定;再用“落日”比作自己

17、,表达出对朋友的依恋之情。解答时,围绕这个意思组织语言即可。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20B21C22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3日暮黄昏,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寒雁瑟瑟地出没在寒云之上。辽阔、苍凉、渺茫。24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表达了对

18、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25在慰藉中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在另一个地方去奋斗、拼搏。【解析】20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体裁的掌握。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出自高常待集,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可知,体裁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送别诗。2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意思: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这是描写送别时的环境,这是环境描写。2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千里黄云白日曛”意思:满天

19、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对应。2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意思: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本诗前两句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黄云 覆盖千里,风吹 雁飞,大雪 纷飞之景,给人一种壮阔、悲凉的感觉。24考查了诗句的翻译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表达了作者

20、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2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可知,这首诗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26平明送客楚山孤一片冰心在玉壶27 唐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在玉壶一样纯洁【分析】26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7本题考查

21、了文学常识和诗句的理解,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在玉壶一样纯洁。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22、。28A29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明月人的感情,想象奇特,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分析】28本题考查诗歌赏析。A“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凋零,杜鹃鸣叫的时节。可知此时应是暮春。诗人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本项“花香鸟语图”“渲染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温暖活跃”赏析有误。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

23、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担忧和思念。30 白水 东城31C32B33A34不能。因为“横”“绕”二字写山画水,和“青山”“白水”,“北郭”“东城”相对应,静动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解析】30本题考查对对仗的理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首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整,别开生面;“青”“白”相见,色彩明丽;“横”

24、“绕”二字写山画水,静动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3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孤蓬万里征。”是说友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向未知的远方。“孤蓬”指的是远行的朋友。32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33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赏析能力。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

25、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34本题考查词序的调换。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调换的。“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整,别开生面;“青”“白”相见,色彩明丽;“横”“绕”二字写山画水,静动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35B36“反说”指诗人表面上表达自己没有离别之苦,但实际上却从反面道出了异地思念之情。【分析】35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仔细朗读本诗可知,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可能为了

26、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受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因此B项错误。其他项均正确。36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题目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把这两句诗称为“正说”。那么“反说”,从字面上来看应与“正说”相反,也就是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中多次表达出虽然是在送别可是作者却说不觉得悲伤,没有离伤之情。然而读完诗却能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由此可以说本诗是“反说”。37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别,告别。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顺流向下而行。 只。38

27、 黄鹤楼 三月 扬州39本诗以绚丽的春色和浩渺的长江作为送别的背景,渲染、描绘出了一幅情丝不绝、色彩明丽的送别图。【分析】37考查字词解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告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唯见:只。38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知,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送别的时间:三月;故人的去向:扬州。39本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