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0女娲补天2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244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0女娲补天2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0女娲补天2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0女娲补天人教版聆听了蔡老师执教的女娲补天,我的脑海里跳跃出的第一个字眼就是精彩。蔡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入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蔡老师这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一、激趣导入,围绕课题质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蔡老师首先根据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简单讲述女娲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同时让学生知道,此次学习的是有关女娲的有一个神话故事

2、。二、小组合作好处多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女娲的手却要在这些破碎的石块中不停地翻找,这不就是用手去碰锋利无比的兵器吗?试想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小朋友们,请你关注这“几天几夜”,想象一下,女娲为寻找五彩石,她可能找过哪些地方,可能遇上哪些困难,她又会怎么做呢?”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

3、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三、读中悟,悟中导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蔡老师巧用了“读”的艺术,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四、朗读方式拿捏自如蔡老师注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老师读、学生读,轻声读,激情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轻声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蔡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准确:如:“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大大的大窟窿。”采用了个性读;“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女娲的赞歌”等采用了集体朗读,在气势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文本,升华了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