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语文评课-1放风筝人教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一篇文章放到某册教材中变成课文,它就承载着特殊的课程任务了。我们要从课程的高度、教材的整体及学生的需要来确定用这篇课文“教什么”。 如果“教什么”搞偏了,课堂教学就是无的放矢了。如风筝一课是放在初一的第五单元,单元的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白唯唯老师在上风筝时对单元的要求把握很准确,抓住了“体会亲情,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等进行教学,将风筝这篇课文所承载着课程任务准确定位,做到了有的放矢。 确定了“教什么” ,关键是看“怎么教”。 白唯
2、唯老师的风筝按照“整体感知研读课文情境练笔”的思路有效地把握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遵循了阅读的心理规律。在阅读中,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而看书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及其组合关系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信息。一、向白老师学习的地方1、教态自然、思路清晰。白老师是位年轻老师,面对全市那么多听课老师,上课时一点都不紧张,非常从容镇定,上课流程非常顺畅。从导入到整体感知,到分段研读,到情境练笔,教学过程的过渡衔接都很自然。2、学练读写结合,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白老师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教学环节中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及
3、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重点分析课文第三四段找出神态、动作的描写语句;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出弟弟呆在屋里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内容。既有对描写方法的学习探究,又有对描写方法的运用,从学与用两方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提点建议供参考1、学生之间交流少了些,可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较强,都很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练笔后也能大胆读出自己的写文段。不过总体感觉上,讨论的氛围不够,合作学习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建议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先小组内交流一下,得到更好的答案。2、为了搞活气氛,可让学生对于“我”抓弟弟的风筝,然后掷在地上踏扁的事进行情境表演。表演时可让多组同学用不同方式表演,进行对比。这样可把“我”和弟弟的神态、动作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对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体会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