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3古诗两首小儿垂钓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220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3古诗两首小儿垂钓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3古诗两首小儿垂钓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3古诗两首小儿垂钓_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3古诗两首小儿垂钓人教版教学片段:师:解决了生字词的读音、意思,就完成了研究古诗最基础的工作。要深入研究古诗,还要提一个有质量的问题?你觉得可以从什么角度开展研究?(生说:这两首分别写了什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师: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通过课前的自学,再读这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写小孩子的:说说你的发现?都有“水”: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池上” “垂钓 垂纶”)都是唐诗:让我们来认识这两位诗人。(认识诗人:通过预习,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两位诗人?生说。)师:大家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相同之处,怪不得

2、教材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呢?那这两首诗又有什么不同呢?一首是五言诗,一首是七言诗。一首写偷采白莲,一首写学钓鱼。师:就是说写的内容不同,自己轻声读一读古诗,从诗句中看到什么样的画面?(跟同桌说一说)师:读池上你看到了什么?生说诗句意思,一个小娃划着小船来采白莲。引导:小娃一入荷花池看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出图补充:看到这样的荷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文字?出示叶圣陶名句及江南可采莲)师:还有谁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师:听了他的理解,你知道“不解”是什么意思吗?(不明白)师:小儿垂钓你又看到了什么?生说诗句意思:头发乱蓬蓬的孩子在学钓鱼,侧着坐在莓苔上,看到路人在向他问路,孩子却坐着一声不吭,只

3、是远远地打招呼,就怕鱼被吓跑了。师:为什么不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好好坐着呢?侧着坐多不舒服呀?生:为了更好地钓到鱼。师:谁再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师:“借问”是什么意思?(向人打听)你又想到了哪句诗句?出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师:古人没有导航仪,所以四处问路。反思:教师以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引出研究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为抓手学习两首古诗,这种充满着自由探究的氛围使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自读自悟,享受着读诗、思考、发现的趣味。分析讨论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是写小孩子的,都在水边活动的,都是唐诗,这个教学的目的意在让学生了解教材为什么要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学习,暗示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两首的

4、方法。然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讨论交流两首诗内容的不同之处,即是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但教师没有问学生两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自由读读,想象从诗中看到的画面。这种安排可谓匠心独运。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对一些难于理解的词句作引导,例如教师问学生:听了同学讲述的画面,是否理解了“不解”“侧坐莓苔”的意思。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挖掘诗句背后的意境与韵味,例如学生读着池上想到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采白莲,教师就引导学生想象小娃进入荷花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想到了哪些诗句文字,串联起三年级学到的荷花的名句以及一年级学到的古诗江南可采莲,同时播放了荷花池的优美图画,不仅赋予了古诗文字背后的美感,还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学习积累的练习与检验,将语文味与审美味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后面的看到“借问”想到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亦是异曲同工之妙,一是理解了“借问”的意思,二是清明这首诗也写到了可爱的小孩子,与这课学的两首诗有暗合之处。这种诗意的美感与巧妙的串联令人叹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