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学目标: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
2、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有关本课内容的课件或挂图。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3、一、复习旧知,进入情境。1、复习上节课内容。(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呀?(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3)那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又有多丰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吗?下面就和老师一起去海底游览一翻。(播放海底景象)2、引入你觉得海底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美的感情自由的在课文的海洋中去阅读,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二、合作学习 ,探究理解。1、初读课文,汇报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物产丰富?(板书)2、学习景色奇异(1)指名读,其他同学
4、想一想你在海底世界发现了什么呢?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划下来,等会儿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2)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汇报,教师做适当的评价。让学生知道 a、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课件辅助理解) b、黑暗的深海里有许多光点。(课件辅助 理解) c、宁静的深海里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课件辅助理解) d、会用“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说句子。(3)学一学海底那些轻微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 ”学生轻轻地模仿“嗡嗡”。3、学习物产丰富(1)海底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异的景象呢?这和海底的丰富物产是分不开的,正是海底丰富的物产造就了这奇异的景象。游览完海底奇异的景色我们继续了解海底丰
5、富的物产。(2)学生自由读四至六自然段,找出海底的物产丰富表现在哪几方面?(板书:动物、植物、矿物)(3)分小组学习自己喜欢的物产,划出描写这些物产有关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4)按小组的回答分别学习。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A、小组汇报学习情况。B、观看课件,了解动物不同的活动方法。C、完成练习,学习作者怎样把动物活动方法有趣写具体的。D、教师小结写作方法。(5)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一定也很棒。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读。就是: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到你特别喜欢的小动物的时候就大声的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还可以做动作。4、学习第七自然段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三、回顾归纳,激趣探究1、回顾课文2、激趣探究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小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了,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四、板书设计宁静 光点闪烁景色奇异黑暗 窃窃私语22、海底世界动物 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 植物 种类繁多 矿物 蕴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