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47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习目标: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

2、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

3、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

4、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

5、读)。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三、欣赏西湖景色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四、扩展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五、作业: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叶荷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