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2、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能讲讲这个故事。3、了解故事大意,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两全其美”等词的意思。会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4、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故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3、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的意思,会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结构,能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会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故事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笑话吗
4、?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推荐一本清代的笑话集笑林广记,想听书中的故事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里面的故事。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3自然段)。3、咦,他们吃到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文25 争论的故事中去找答案吧!4、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1、读准字音,把自己觉得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幻灯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1)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师:生字都认识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幻灯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争辩 评理 关键 赞许 剖开兄 弟俩 烤了吃 盛老师 笨聚
5、精会神 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幻灯片出示多音字齐读。检查难读句子的学习情况:幻灯片出示难读句子指名读并讲评。相机教学剖、辩、嫩生字检查分自然段的学习情况提问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认识特殊的标点符号(llllllllllll)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盛老师给同学们讲故事?那几个自然段写了师生一起交流听故事后的感想?板书:讲故事 谈感想(二)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过渡: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一读一至五自然段,想一想,完成练习,同桌再相互说一说。幻灯片出示:兄弟俩想( ),两人却因为( )而争论了起来,找过路人评理后,结果( )。三、品读争论过渡: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让我们一起走进
6、兄弟俩争论的场面。1、出示图,这真是一场激烈的争论啊!2、过渡:课文是怎样来写他们争论的场景的?请同学们再轻声地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哥哥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弟弟说的话。(指名答)3、相机出示句子并板书煮、烤。4、过渡:弟弟说得有理有据,哥哥认为弟弟的说法对吗?文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出示不以为然并讲解,情感朗读讲评。5、哥哥大声地争辩说服了弟弟吗?反而越争越烈,你能读出这种不服气吗?(指名读,讲评)6、分角色朗读对话。7、兄弟俩对话完后,是不是争论到这里就完了?不争论了?那么“争论不休”是什么意思?怎样才算是争论不休?齐读第3自然段.师小结:就这样争论争论着,又发生了什么?他们最终吃到大雁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接着来学习。煮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烤(15)讲故事 吃大雁 争论不休(612)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