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女娲补天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41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女娲补天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女娲补天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女娲补天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女娲补天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女娲补天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女娲补天 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2、通过读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3.朗读课文,了解女娲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女娲补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课件出示熟悉的神话故事图片,生说故事名),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激趣导入。2.简单介绍:什么是神

2、话故事?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比方说天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都深感不解,无法科学地解释,因此就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他们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美好的心愿。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生伸出手指跟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词,生自由练读。生字:塌 挣 熄 冶 炼 隆 露 燃 熊 喷 缺 纯 盆词语:塌下 挣扎 熄灭 冶炼 燃烧 缺少 喷火 纯青石 大盆 露出 轰隆隆 熊熊大火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 男女声换读)3、多音字组词。挣zhng ( ) 露l ( ) 隆 lng( ) z

3、hng ( ) lu ( ) lng(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同桌互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研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在女娲补天之前,人类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理解。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你还从哪个词能体会出人们的快乐幸福呢?(欢歌笑语)。3、你能面带笑容地试着读读这句话,把人们的快乐幸福用读表现出来吗?4、指名试读。5、感受“可怕”(1)、人们就这样快乐地生活了很久很久,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

4、床,跑到外面一看,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天哪,太可怕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娲感到可怕?(板书:可怕?)赶紧读读第一小节,跟随女娲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用横线画出表现可怕画面的语句?(2)、交流:(指名读相关部分,体会可怕)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3)本段中有几个像“轰隆隆、熊熊大火”这样的叠词。请你默读这段话,圈出这样的词语。(远远的、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4)如果我们把这些叠词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老师范读,让学生体会。(5)既然这些叠词的使用更能体现出当

5、时可怕的场面。请你试着读读第一自然段,加重语气读这几个词,练习把当时的可怕场面,用读表现出来。)(6)同学们,这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如果把它们连起来读,我们就能把课文读成连环画。女生、老师、男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6、感受女娲心情,指导读第二自然(1)现在请闭上眼睛,咱们一起来到天破的时刻。除了文中描写怕场面,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你现在的心情怎样?(3)你们看到的就是女娲看到的,你们听到的就是女娲听到的,你们的心情就是女娲的心情啊!谁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7、总结:一时间,天塌地裂,熊熊大火与洪水威胁着人类,我们人类的母亲女娲又是怎样拯救人类的呢?五、研读课

6、文3-4自然段,体会女娲的了不起。1、在灾难面前,做为人类的母亲,女娲做了很多,你想如何评价她呢?找几名同学给大家读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2、你从哪读出女娲了不起呢?请默读三到五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表现女娲了不起的语句。多读几遍,在句子旁写写你读后的体会。3、同桌互相读读自己画的句子,并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4、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语句。(1)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体会出女娲不怕危险)板书:不怕危险(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哪个词最能体现女娲的了不起。学生汇报(几天几夜)大家想一想:“天”是指什么?“夜”又是指什么?生:天指

7、白天,夜指黑夜。从这“几天几夜”你读懂了什么?生:找得时间长,找起来很不容易。神话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让我想象一下吧。白天女娲在怎么找五彩石?夜晚女娲又是在怎么找?她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女娲历经艰辛,付出这么多努力,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3)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再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不容易,时间长学生汇报。(找啊找啊、终于)怎么连着写了两个“找啊”,去掉一个“找啊”行不行。老师与学生分别读两个和一个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学生汇报。哦,看来重复地用还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呢!不能去掉啊。那你们能通过这个词语读出这种困难吗?指导朗读。女娲“找啊

8、找啊”,那么女娲都可能到过哪里找呢?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吧!提示:天刚亮,女娲来到悬崖边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女娲 天黑了,女娲那些地方都没找到,但女娲放弃没有?那从这“几天几夜”和“找啊找啊”中让我们读出了女娲不但不怕危险,还怎么样?(板书上不怕困难)(4)第四自然段根据学生汇报,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圆圈画出描写女娲动作的词语。你试着边读边做这些动作,看看从这段话中,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中,又有什么新的体会。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朗读课文(读出补天的不容易,重读五天五夜;读出神奇;读出天终于被补好的高兴)我想问一问女娲:您为什么不辞劳苦地几天几夜、找啊找啊、五天五夜地准备补天啊?

9、您怎么不知道休息一下呢?如果给你一个和女娲娘娘对话的机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教师总结:是啊!正像同学们说的一样,女娲为了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那就让我们共同把感激之情送给女娲娘娘吧!齐读第四自然段。六、总结留念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每当看到天边五彩的云霞,我们总会想起一位神仙,她就是一定会想到这样一个神话故事,那就是我们还肯定从这位神仙身上,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那就是学习她 七、复述课文1、这个故事这么有意义,你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那老师就教给你一个复述课文的方法。介绍复述:复述不是背诵课文。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

10、中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要求复述课文时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条理清楚。2、出示课文梗概,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的板书,自己练习复述这篇课文。3、同桌先交流。4、指名复述课文。八、关于神话,延伸拓展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

11、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其实,天究竟有没有破?有没有女娲和女娲补天这回事呢?生:没有。师:其实天真的“漏”了。(补充臭氧层及环保知识。)九、作业:A:课文中有很多描写优美的句子,我要把它摘录下来。B:(任选一个完成)1、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评一评我讲得怎么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

12、”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我要上网看看女娲补天的动画片。3、我要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13、,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课堂小结 读完了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在感受了故事的神奇之外,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女娲这种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让女娲补天的故事继续流传,让女娲的精神光芒永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