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周练第七周周六_语文S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31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周练第七周周六_语文S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周 周六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基础天天练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2、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看拼音,写词语。来源:来源:ZXXK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

3、“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zo chn qng yng zhn ki n nng y fq hn hu jin sh y bn mng li二、辨字组词。建( ) 迈( ) 茸( ) 般( )健( ) 这( ) 耳( ) 船(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厚厚的( ) 黑色的( ) 毛茸茸的( ) 漂亮的( ) 有趣的( ) 紧紧地( ) 四、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起来 揉着 腰肢 欢快的 彩蝶来源:ZXXK 捧起 眼睛 缤纷的 炊烟 舒展 明镜 轻巧的 小河来源:学&科&网能力步步高五、句子天地。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在横在线仿写一句。(1)垂柳在向他深深地鞠躬。( )(2)大自然是个多才的画家。( )2.扩写句子,写出三个小山村的特点这是个小山村。这是个 、 、 的小山村。 来源:学+科+网Z+X+X+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