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语文说课-12植物的睡眠西师大版(2019)第一、说教材植物的睡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植物的睡眠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整篇课文由一个简明的提问引入介绍。然后,从合欢树这一典型的植物睡眠现象推及到一般植物的睡眠;再转入介绍植物花朵的睡眠。全文语言朴实、亲切,将枯燥的科普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有趣。既能丰富学生的见识,又能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第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u 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写10个生字。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积累词语,会用
2、“不仅而且”说一句话。u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录像资料,对文本有初步了解。2、自读质疑,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3、以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感悟文本。u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植物睡眠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个科学之谜。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观察、收集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难点:在阅读实践中了解植物分别是怎样睡眠的,利用有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欲望。第三、说教法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等学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第
3、四、说学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感悟,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第五、说教学程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分四步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人入胜首先利用优美的图片,欣赏不同的鲜花,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让学生质疑: “在这奇妙的大自然中,植物也需要睡觉,你们相信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探索吧!”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被激发起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随之导入新课,板书
4、课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第二步:品读感悟 ,交流体验(一)学习第一三自然段: 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植物叶子的睡眠”段,边读边想,作者描写了哪些植物叶子的睡眠,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比如“夜幕降临”是夜晚即将来到的意思,这个词准确地表明了合欢树叶子闭合的时间。抓住“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全部合拢”的语句读懂合欢树睡眠的过程及呈现的特征。通过理解“典型”一词的意思,让学生知道合欢树这个典型例子,清楚地了解植物叶子的睡眠现象。通过课件
5、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合欢树的奇妙变化。并让学生动手演示,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最后课件出示红三叶草、花生、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植物,引导学生用边读边勾画的方法标注出各种植物的名称和表现它睡眠时样子的词语,帮助学生读懂植物叶子的睡眠现象,并鼓励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典型的现象,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适时进行小结。(二)学习第四六自然段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理解在这里的作用。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睡莲、蒲公英、胡萝卜、晚香玉开放、睡眠的对比图片,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比如找反义词、用造句法、感悟修辞
6、手法等合作研读、品读,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说出文中列举了哪些“植物花朵的睡眠”,他们睡眠时是什么样子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了植物的睡眠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也是一个科学之谜,在朗读课文中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第三步:巩固学习,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合办一期以“奇妙的植物王国”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办报。既激发了学生重温课文内容的兴趣,又张扬了个性,培养了想象力,使语文学习延伸到更广的范围。第四步:总结主题,升华情感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奇妙,了解了植物的叶子、花朵都需要睡眠,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欲望,心中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我适时地激励学生,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因为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教学反思: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想,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通过图文结合的生动画面,我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在“认知、情感、技能”这几方面,既得到了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多种能力得到了训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