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6小摄影师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15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6小摄影师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6小摄影师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上语文评课-6小摄影师人教新课标 观摩了李清老师的小摄影师这堂课,我们研修小组的所有成员进行了课后评议,评析会上,李清老师先进行了本节课的说课,然后大家就本节课的热点和难点以及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李清老师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课后反思,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家的讨论内容是花开六朵,各表一枝。大多数老师认为李清老师文化底蕴深厚,课堂教学艺术可圈可点,非常令人敬佩。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略评议,不尽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补充。首先,李清老师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本册阅读是教学重要,李清老师在课堂设计中通过引导学生情景读文

2、,感悟体验这几步骤, 以读为主,由读质疑,读中有悟,悟中释疑,“读思结合”贯彻始终,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即:重在通过感情朗读课文及分角色表演体会高尔基热爱青少年的思想感情。其次,李清老师本节课构思新颖,特点鲜明。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一项任务。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因此,教师创设语言运用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训练,概括训练,表演训练,教学信息多项交流,本课除了第一个环节组词训练外,其余都是在读中练,使理解深入浅出。切入课题后,教师顺藤摸瓜,让学生区分文中“摄影师”和“小摄影师”,并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的两个“他”分别指代谁,学生思维训练环环相扣,疑点迎刃而解。课堂上,李清

3、老师引导学生解疑读懂了前几自然段后,又激发学生心中的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想见杂志社记者,而想见小男孩?”,这也正是全文理解的难点。为此,教师顺势抛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高尔基是个怎样的人”,此问题的设计提纲挈领,成为学习文章的主线,教学重点突出。教师旨在引导、点拨学生从文中找出根据,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进行理解感悟,最后又回归疑点总结释疑。整个课堂思路清晰,给“长文短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达成了预期教学目标。再次,李清老师本节课重视朗读,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本节课李清教师舍得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学生的速度、默读、带着问题读,分角色表演读都是自己以读感悟为主,体现读的层次。由于学生

4、的认识水平差异,他们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会出现一些困难,也会产生许多疑惑,这时急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引导点拨,我认为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导”在疑处、难处、点在了关键处,点拨奏效,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处,最终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如:“转告他,我很忙”两个“他”分别指谁,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记者,而要见小摄影师,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逐步呈现了学生理解、感悟过程。综上所述,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效果较好。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质疑、解疑和感悟的独特性。信息量适中,学生负担合理。根据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以及本课的不足之处,我总结出来几个要点,向李清老师提几点综合建议:一、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很强,自读自悟,发言面广。如果教学形式上多样些,学生也许会更活泼,教学效果会更好。二、如果在导读高尔基走到窗口对小男孩喊的话,李清老师能结合“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演一演,再抓住提示语“大声喊到”,那么,在感情朗读上会更到位,学生对“高尔基爱护小男孩”的情感体验就能水到渠成。三、虽然“说”的三种表达形式只是作为了解性的目标,但,该知识点毕竟比较抽象,如果李清老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认识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课堂辅助生动的课件来演示“说”的三种不同方式,学生了解起来就更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