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新工科发展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042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工科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新工科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新工科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新工科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新工科发展对策研究刘义付孙瑞霞王瑞红摘 要:新工科的出现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国家政策指引的,社会发展到现代后各种经济不断的进行融合和叠加,因此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具有多个学科交叉的技能型人才。河南作为中原大省,在人力资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本文以省内某民办高校为例,分析了河南省新工科发展的历史原因,发展的制约条件,在最后提出本文关于省内发展新工科的建议,例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等措施来适应新工科的发展,为河南省新工科的发展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关键词:新工科;河南省;对策1.新工科发展背景新工科教育,是和以往局限于一门课程的“老”工科教育相对而言,具体是指中国在2

2、016 年 6 月成为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第 18 个正式成员后,于 2017 年启动新工科建设的新时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新工科主要内容提倡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孕育产生交叉专业,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教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是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不断加深各个学科、专业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让学科、学校、学生、社会都能在新型、新兴的模式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工科概念的提出是符合社会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是符合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是经过全国多个教育机构研讨的上层设计。2017 年 2 月 18 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

3、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研讨会上,多个专家、学者对新工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致认为中国现在必须加快建设新工科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时也可以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为了更好、更快的推动新工科的建设,教育部在会后接连发布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重要配套政策文件。同时,教育部还针对新工科如何发展进行了联系实际的研讨和深入指导,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 2017 年 4 月举行的“天大行动”,6 月举行的“北京指南”,7 月的“江苏举措”等,为新工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省作为

4、中国中部重省,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在新工科的新浪潮、新形势下,如何能在“打好四张牌”的过程中让河南更加“出彩”,是需要省内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河南要想快速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综合性、复合型的多功能人才,而新工科的发展就是需要多个学校进行交汇,多个学科进行交叉,多个层次进行合作的综合发展。2.河南省新工科发展的制约因素河南省发展新工科还存在很多的桎梏限制条件,本文以河南省某民办高校为例进行简单总结,主要有:第一、思想观念狭窄,限制学生长远发展。从高中长久以来的分科,是对新工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为了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现代的高中生都进行了文理分科,因此对于经过高考的文科学生,根本不懂理科生

5、的世界。过早的文理分科在大学生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于其后来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在大学阶段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涉猎是一个消极的影响。第二、学科设置相对独立,复合发展比较困难。现在高校的设置模式都是按照学科进行学院划分,不是一个学院的教师基本不联系,因此想在科研或教学中碰撞出交叉火花较难。例如某高校,汽车学院和机电学院单独设立,对于现代汽车实现网联化而言,汽车学院的学生不会计算机,因此不能在社会上独立、快速的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第三、组织和制度性障碍较多。现在教师进行的很多科研都是在学院已有的平台上进行的,和其他学院的联系比较弱。例如,机电学院进行的科研活动集中在一般的机械研究,对于和汽车进行

6、联系的很少,因此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为了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起到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需要学校以社会需求为标杆,动态调整学院学科的设置,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创新能力。第四、校企合作不够动态,学校机制不够灵活。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需要和社会需要进行无缝对接,让学生能够急社会所需,企业用生产所需。部分学校校企合作制度不够灵活,一味的僵硬死板,比如现在某些行业已经处于下坡路或已经是社会的夕阳产业,学校需要及时调整合作意向,为社会培育更适合的人才。第五、教师来源单一,综合创新能力不强。现在高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博士、研究生、师范类院校等正规军,在企业真正进行过锻炼和学习的人很少。

7、“纸上得来终觉浅”,学校教师的经历都没有过实际工作,对于培养综合性、创新性的学生更是空中楼阁。同时,学校人事制度的限制,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无法顺利到学校进行真正的教学工作。综合以上内容,现在学校的发展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学校能采取新举措、新方法、新手段革新自己的部分机构设置,重组部分人员,建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交叉性、复合型、综合性的新工科人才。3.河南省新工科发展途径本课题认为有以下途径可以尝试建立新工科体系:第一、增强教师评聘制度,增加学校实践水平。学校教师发展的方向是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来进行引导,为了能适应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学校需要将教师的人事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制度改革的目的增强教师

8、对工程实践的投入,不断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让上课言之有物,增强授课的综合性。第二、构建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动态科研团队。学校职能中有一条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如何能够扎根地方经济的沃土,才能更好的助力附近企业的发展是需要科研团队共同研究的课题。学校科研团队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职称、学历、性别、工程师数量等因素,針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不断变化,也需要将团队进行动态管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立足本地,加强科研能力布局。科研方向的确立不仅和团队的组成有关,更应该和地方民生有关。一个好的科研方向,应该是“应产业而生,因产业而长,随产业而兴”。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是有限的,如何能将力量进行最大限度的释放

9、,方向尤其重要。学校的研究方向必然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为企业的“痛点”而存在,因解决难题而发展。第四、创新协同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校企办学有好的方面可以继承,但是现在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具有一定的脱节性,需要创新协同办学的模式,增加企业来学校讲学的时间和层次,不断将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化为实际的授课,让产教融合机制更加完善和动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形成高灵敏度、高灵活性的学习模式。只有不断的增强和社会的联系,不断学习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各种能力,才能构建社会需要的新工科人才。第五、回归工程导向,不断增加教育教学的工程改革。从学校的层面开始不断推行工程导向,增加学生对于工程教育的兴趣,完善工程

10、教育的体系。工程教育现在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从国家到地方都需要进行工程教育,不断的满足社会对多功能人才的需要。实施卓越工程师 2.0 计划,让学生的能力贴合社会需要的能力要求,不断和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推进国际工程教育认知工作,让学生的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深化等价学分制改革,完善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转化途径,创新课程体系。让工程教育的学生成为全社会都羡慕的职业。4.总结新工科是将多个学科进行交叉、复合的一种学科,不再只研究一门学科,需要将多个学科进行融合、交汇,对于现有的传统体制是一种变革和改善。未来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的混合,仅仅依靠一方面的人才不能支持社会的快速前进,因此需要全社会都进行新工科

11、的研究。河南省要想更加出彩,需要在国家新形势下加快新工科的发展,为新工科的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和鼓励。新工科的发展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要求,是社会新增长点的强大引擎,是社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国际工程教育现状的潮流。虽然道路不可能平坦,但是河南省人有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必然会快速前进。参考文献1景国勋.“新工科”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2-107课题:河南省教科规划一般课题: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探究(批准号为(2019)-JKGHYB-0355)(作者单位:黄河交通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