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7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063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7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7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人教版了解故事,读懂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课始,我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层层深入地剖析课文寓意,我设计了“回忆导入故事呈现扣题入文感悟寓意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是通过比赛、汇报等手段巩固过往所学的寓言故事及课外搜集的寓言,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第二环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在预习中对亡羊补牢这个故事的掌握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2、达能力,并从故事汇报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的生字,进行生字学习;接着,回归题目,从题目入手理解寓言。学习中,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圈圈画画,学会笔记,并了解“亡羊”及“亡羊的原因”,从放羊人的行动中总结经验,启发人生。最后,从发现亡羊人的错误到发现自己的错误及身边的人的错误,并畅谈思想的收获。课堂结束前,通过写读后感巩固理解与收获!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

3、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