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615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第一单元(基础过关)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

2、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

3、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

4、,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

5、会的主流。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答案】C【解析】由第段可知C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映新诗注重形式。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答案】B 【解析】由第段可知,B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

6、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答案】D【解析】由第段可知,D项中“就一定能够改变”说法太绝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

7、,忽视了表现,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因为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材料二: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2017年7月应邀出访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

8、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

9、凤凰网,有改动)材料三:2017年8月2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陈陈相因,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

10、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

11、感是很好的,句子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上述问题要指出来,我目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希望新诗能够健康向前发展。”(摘编自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2017年8月5日中国新闻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了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B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是各种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C“80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1

12、00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D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题干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选项B,“最大的成就

13、”表述错误,材料二中“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并没有提到“最大”,且文中李成恩是在说“共同的精神追求”,并不是说“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故选B。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B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C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D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

14、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如本题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一般先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等说明“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对新诗的发展

15、有一定的影响”,但谈不上“必会阻碍”,所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现代诗歌”说法错误,材料说的是“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D项,“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说法不准确,材料一中说的是“一定程度的断裂”;原因表述不全,材料一中还提及一种原因,即新诗“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故选B。6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分)【答案】中国新诗对外翻译,传递速度慢,优秀诗人及作品被国外了解得少。诗歌创作概念化倾向严重,缺乏个性独特的诗人。诗歌内涵不够丰富,语言太过口语化,表达无节制,不

16、够精练。诗歌语言没有节奏感,缺少诗歌文学应有的韵律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中的“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筛选信息的方向。材料二第二段中的“现在的问题是”直指问题,即“中国新诗对外翻译,传递速度慢,优秀诗人及作品被国外了解得少”;材料三第一段中的“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中的“但”说明这也是问题,

17、即“诗歌创作概念化倾向严重,缺乏个性独特的诗人”;第二段中的“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第四段中的“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及第五段中的“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等都是答题区间。答题时要直指问题的关键,要分条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长城长,碣石苍刚从浙皖交界处的青黛山水间归来,旬日之隔,又来到冀北山地。云雾缭绕、苍翠欲滴的南方的秀美,被一种深沉雄健的气势所替代,仿佛头顶上干爽而明亮的阳光。忽然想到了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的一句诗“为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觉得理解又加深了一层。生活于江南水乡常州的诗人,期望向北地粗犷荒蛮的大自然汲取

18、力量,为原本缠绵清丽的诗风注入一种刚劲的气息。生发出这些感受时,我正站在一个名为板厂峪长城文化小镇的地方,属于秦皇岛海滨区北部山区,距离市中心约三十千米。站在村口开阔处,把目光向远方递送出去。这里是燕山山脉的东端南缘,山势险峻,层层山峦远近环抱,天空高远晴朗,浮云缭绕。村北险峻绵延的山脊上,古长城依了山势起伏曲折,相距不远就有一座烽燧,兀立于一处处陡峭的峰巅之上,一直延伸到视野之外。是十月下旬,满山浓密蓊郁的绿色中,点缀了片片簇簇的红叶,便有了生动的层次感,仿佛一块色彩斑斓的调色板。村口处,矗立着一块“板厂峪明长城砖窑遗址”字样的石碑。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穿越此地的崇山峻岭,向西蜿蜒

19、而去。四百五十年前的明代隆庆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被明廷任命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从山海关到北京昌平绵延两百公里的长城,都在他的防守范围之内。在他的主持下,对这一带原来的石筑长城进行加砖修复,并增修砖制敌楼五十座,共约十五千米长。这是秦皇岛境内明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城墙、敌楼、墙台、关城、烽火台连绵迤逦,首尾相顾,气势雄浑。战争和苦难已经进入史书,成为记忆和传说。长城御敌的实用功能早已丧失殆尽,而成为审美观照的目标,历史认知的参照。承平日久,难免让人觉得天经地义,其实这样的状态却曾经是多少代的人们梦寐以求的。是哪一位西方人说过的,“和平不过是战争的间隙”,未免残酷,却是不争的事

20、实。所幸的是,我们这几代人诞生和成长于和平的时代,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安详和美好。第二天的行程,也仿佛是这种感悟的一个补充,一种延伸。早餐后从住处宾馆出发,不久途经昌黎县城。昌黎枕山依海,地名寄寓了“黎庶昌盛”之意。这里据称是唐代大诗人韩愈的祖籍地,韩愈字昌黎,因此县城里一条主要街道就被命名为“韩愈大道”。沿着这条道路行驶,自车窗外望,城北绵延不断的山脉便是碣石山,一座被写入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古山。山并不是特别高,但不乏巍峨峻峭的气势。和南方的山地被绿色彻底遮蔽不见一丝罅隙不同,甚至和板厂峪长城一带山上草木丰茂蒙络也不同,碣石山上裸露着大片的青白色岩石,形状奇特,或瘦骨嶙峋,或平展如砥,或陡峭

21、如斧砍刀劈,或横斜如展翅欲飞。隔着老远,分明就有一种鲜明的质感传递过来,似乎触摸到了一个人的坚硬的骨节。这座山为人知,远在长城建造之前。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写下了名篇观沧海,抒发了一代豪杰的壮怀。诗中状物十分生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在其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的正是此事。汉魏以后,碣石逐渐演变成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象征迢遥的北方荒寒之地,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两天的行程中,行经的地方,见闻的事物,就时间

22、的维度而言,恰好形成了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历史和现实、战争与和平,毁坏和建设、贫穷和富足、苦难和幸福等。它们的组合,正是生活的整体性的一个隐喻。想到我们置身其中的正是后一种,内心深处不由得会升起一种深长的满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也是在那首浪淘沙北戴河中,此刻,在正午时分的阳光照射下,眼前连绵的碣石山群峰上的白云,散发出玉石般润泽的光亮,和青白色的山石相互映衬。近处,秋风从绿野间吹拂而来,身旁的葡萄树叶发出急促的窸窣之声,而葡萄的甘甜气息,也一下子变得愈发浓郁了。(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7日,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从南方山水写到冀北

23、山地,通过两者的比较,突出了后者气势深沉雄健的特点。B同是北方的山,作者也写出了其不同特点:板厂峪长城一带的山草木蓊郁,碣石山青石裸露。C本文前后两部分分别写长城和碣石山,前一部分为后一部分做铺垫,两者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D文中前后两处引用了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的词句,这两处引用的作用是不相同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本文前

24、后两部分分别写长城和碣石山,前一部分为后一部分做铺垫,两者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从文中来看,前后两部分既不是铺垫关系,也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故选C。8作为一篇山水游记,作者为什么要写戚继光修复长城、曹操北征赋诗这些内容?(3分)【答案】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与游记中的山水景物密切相关,是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这些内容为作者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做了有力的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材料安排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为一篇山水游记,作者为什么要写戚继光修复长城、曹操北征赋诗这些内容”,然后先

25、看文中所写的山水是什么,再看戚继光修复长城、曹操北征赋诗、李大钊登五峰山与这些山水之间的关联。从文中来看,主要写了长城、碣石山,戚继光修复长城、曹操北征赋诗、李大钊登五峰山这些内容都与这些山水有关联,历史上的这些人和事与自然山水已经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借助这些人文事例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和认识价值,同时这些内容也为下文作者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9作者认为,长城和碣石山这些地方形成了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如历史和现实、战争与和平、毁坏和建设、贫穷和富足、苦难和幸福等。请选取一处你熟悉的名胜古迹,联系本文文意和

26、现实生活,就选取地方所体现的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不能再选长城或碣石山)(6分)【答案】故宫是明清王朝的皇家宫殿,是高高在上的封建权威的象征,也是由无数工匠用血汗一砖一瓦修建而成的,普通百姓对它只能远远地仰望。现在,故宫已成为一座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它早已向普通百姓打开了大门,那里每天都游人如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选取一处你熟悉的名胜古迹,联系本文文意和现实生活,就选取地方所体现的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不能再选长城或碣石山”,然后结合文本,

27、看文中结合长城和碣石山分析哪些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再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就某些对立或互补的关系进行分析。从本文来看,作者在分析长城和碣石山的时候,就如下方面分析对立互补的关系,如历史和现实、战争与和平、毁坏和建设、贫穷和富足、苦难和幸福等。比如故宫、圆明园、苏州园林等等,考生可以就这些名胜古迹的破坏与保护来谈,也可以结合这些古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来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

28、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帝方锐意太

29、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30、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

31、的方法。本题中相关句子的翻译为“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葛怀敏败于定川”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于定川”,做“败”的状语,交代打败战的地点,这是独立的句子,应该在“川”后停顿;“贼”作后边句子的主语,“贼”前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AB选项;“闻贼已出塞”语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

32、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表述错误,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

33、。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故选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

34、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B项,“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错误。“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故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答案】(

35、1)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况”,况且;“进退”,提拔和黜降;“格”,标准;“委”,委托;“及”,等到;“以”,率领;“哭”,为哭泣;“哭之如父”,状语后置,要注

36、意按照现代汉语的顺序表述;去,离开。【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

37、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

38、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

39、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

40、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

41、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

42、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中,上片描写湘江江水澄碧舟船往来场景的句子是:_,_。(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_,_”的怅问,表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抱负。(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以“曾记否,_,_”的问句结尾,巧妙地回答了上片的问题。【答案】(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3)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解析

43、】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境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漫、碧、舸、苍、遏”等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

44、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45、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冲锋陷阵”,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由语境“在时代的战场上”可知,应该使用“冲锋陷阵”。第二处,“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亊;“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由语境“投身到任

46、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可知,此处应是褒义的语境,应使用“指点江山”。第三处,“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由“生命之土”可知,此处是所可以让人们有所寄托的地方,应使用“安身立命”。第四处,“超凡脱俗”,超出一般,脱离世俗;形容与众不同,非常特別;“超世绝伦”,超出世俗,无人可比;由“精神之天”可知,这是说脱离世俗,应使用“超凡脱俗”。故选B。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

47、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应补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两项,这两项“无论都”是条件关系。“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 “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故选D。19文中

48、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

49、天空”,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导致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排除BD两项。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排除C。故选A。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每年的三四月,桃花朵朵盛开时节, 。树枝上的榆钱儿一簇簇的、圆圆碎碎、绿绿嫩嫩,一股淡淡的清香是那么诱人。榆钱儿甜美多汁,果实中82%的水分、3.4的蛋白质、9的抗坏血酸和大量的无机盐等矿物质。榆钱儿不仅美味, ,据研究每100克榆钱含碳水化合物8.5

50、克,蛋白质3.8克,脂肪1克,膳食纤维1.3克,矿物质3.5克,钙280毫克,磷100毫克,铁22毫克,维生素B1、B2各0.1毫克,烟酸1.4毫克等。人们取其谐音“余钱”。 ,都喜欢在自家庭院前后栽植榆树讨个好彩头。【答案】(1)也是榆钱儿飘香的时候 (2)而且又有营养 (3)吃了榆钱儿便有余钱之意【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注意后文“清香”,第空注意对前后文的概括,第空注意前文“余钱”。21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別词语。(5分)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

51、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为时代背景并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比较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解析】本题考查短句化长句的能力。该题考单句的转换,解答时一是要掌握对单句的形式,二是要整体把握所给的句子。首先选择一个基本句,然后将其他成分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入,注意核实有效信息是否遗漏。如本题可选择

52、“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做长句的主干,然后把“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都化做“政治、军事、发展理论”的定语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的是同学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这种“意气”的体现。“意气”有人认为它是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有人认为它是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还有人认为它是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

53、气用事。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指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要求: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题目列出了“意气”一词的三种意思,这也就意味着,命题对立意有一定规定你既可以就三个义项比较全面地谈“意气”;也可只取其中一个义项来谈“意气”,但不能脱离这三个义项而随意发挥。我们一般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写。例如,你认为年轻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对年轻人的交友有怎样独特的认识,对年轻人的偏激有怎样铭心刻骨的

54、记忆,选择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谈,写作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角度的选择只是解决了切入点的问题,接下来便是立意。立意应基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并建立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才能写出新意来。如交友,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强调“意气相投”,但在特定情况下,“意气相投”也可能成为坏事,这就出现了如何正确对待“意气相投”的问题。又如,一般情况下,“意气用事”不是好事,但在特定情况下,“意气用事”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就出现了如何正确对待“意气用事”的问题。总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展开具体的分析,才能把文章写得充实、深刻。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