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570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

2、,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

3、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

4、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士大夫的文学传统;诗乐的

5、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摘编自姚华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2日12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B. 马里扬对其研究有非常自觉的反省,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出版为宋词研究另辟蹊径。C. 虽说研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作者自谓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并不直接探索

6、它。D. 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除了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外,也是一种批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一篇书评,本文揭示了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出版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学术价值等。B. 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以此阐明“镶边”的内涵。C. 文章以农民耕种为喻,说明了马里扬整理文献的耐心细致,显得尤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D. 文章从考证功力和揭示、阐明文学本质问题两个维度,对马里扬的学术探索作了高度评价。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

7、无人关注的领域,而且表现在少数研究者作出了新的尝试。B. 外部研究与外缘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其研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C. 说马里扬“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因为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考据工作占据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主体,最能体现其研究功力。D. 研究宋词,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

8、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也是一种批评”将或然变为必然。原文为“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说法错误,文章只是比较了两个概念

9、的不同之处,没有比较相同之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无人关注的领域”说法绝对,原文说“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B项“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张冠李戴,原文说“外缘研究其意图在于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D项,“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

10、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说法绝对,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故选C。【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

11、)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我国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全球新理念,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方互惠合作、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是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新理念的务实行动。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

12、,并把应对地球生态危机、建设全球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打造先进能源技术和低碳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智慧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跨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在满足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下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摘编自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8))材料二:“十二五”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工业部门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在下降,服务业的贡献在上升。中国2050年低碳能源经济转型路径我们利用了预设目标、路径倒逼、多情景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未来低碳能源转型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的情景分析结

13、果表明,中国很有可能实现加速低碳能源转型,但在没有颠覆性技术出现的情况下,要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中远期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仅需要有高碳价政策激励,也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如果在2030年后有颠覆性的能源技术出现,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会大大提高。(摘编自低碳经济蓝皮书)材料三:1月25日,“2017-2018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专家视点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以“节能提效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为题,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他表示,世界能源发展可以归纳为转型加快、增速趋缓、创新活跃三大趋势。其中转型加快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变革经历了煤炭为主、油气为

14、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国家的能源战略几个主要支柱是什么呢?有三个战略支柱。第一,节能有限,提高能效;第二,现在还不能不用煤炭,煤炭跟石油要高效洁净化的利用,同时要提高天然气的比重;第三,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来改善能源结构。(摘编自2018年1月26日中国低碳网)材料四:中新社卡托维兹12月4日电全球碳计划组织在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碳排放预计增长在2%左右,这是继2017年碳排放小幅增长(增长1.4%)、全球碳排放量创新高以后,全球碳排放又一次出现增长。报告指出,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

15、增加,抵消了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煤炭消费的增长,以及个人交通、航运、航旅等需求的增加,也助长了2018年的碳排放。按照当前升温速度,全球最快将在12年后温升超过1.5,遂将对全球的环境生态、人文、社会经济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面对快速升温的威胁,各国应进一步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摘编自2018年12月4目中国新闻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的“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是我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行动。B. 我国要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需要有颠覆性技术出现,否则,中远期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16、C. 世界能源发展存在转型加快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经历了煤炭为主、油气为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次历史变革。D. 有关报告表明,2018年全球碳排放预计增长约2%,碳排放的增长会加快全球的升温速度,这将对生态环境等带来极大影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反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向题的认知和实践已经到一个新高度。B. 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智慧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跨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C. 材料二图表表明,在未来30多年内,服务业占经济比例逐渐上

17、升,高耗能行业逐渐下降,可见发展服务业才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D. 继2017年后,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再创新高,主要原因是全球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增加,抵消了去碳化作出的努力。6. 如何推动我国未来低碳能源转型?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4. C 5. C 6. 在国家层面,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实施正确的能源战略。在经济结构层面,实施高碳价政策激励,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技术层面,大力探索颠覆性能源技术,改善能源结构。【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

18、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能源结构经历了煤炭为主、油气为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次历史变革”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能源结构变革经历了煤炭为主、油气为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个历史阶段”。故选C。【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19、一项”。C项,“发展服务业才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如何推动我国未来低碳能源转型。据材料一“我国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并把应对地球生态危机、建设全球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可以概括出从国家层面,要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实施正确的能源战略;据材料二“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服务业的贡献在上”“不仅需要有高碳价政策激励,也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可以发现在经济结构层面,需要有高碳价政策激励,也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如果在2030年后有颠覆性的能源技术出现,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会大大提高”,可见在技术层面,要大力探索颠覆性能源技术,改善能源结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鹅飞时韦名湖不大,瘦瘦长长,湖水却和天空一样湛蓝。湖边,亭台楼榭,白杨挺立,新柳含露,翠竹摇曳。湖里鱼儿

21、成群,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没入水中。岸上的景像倒映在水里,恍如地上一个世界,水里一个世界。一对被湛蓝湖水邀约而来的天鹅,如同两朵硕大的白莲般盛开在水面。第一天上班,途经湖畔的那一刻,我惊叹这湖的美,真是人间仙境啊!那天早晨,天空水洗般蓝。早早起来的太阳,又格外辛勤地照料着世间万物。远远地,我就发现湖边亭子里,有个老者托举着相机,对着湖里。走近了,才发现老者坐在轮椅上。老者梳着一头齐整的银发,穿着一件洁净的灰色夹克上衣,脖子上吊着相机,两个胳膊肘分别撑在轮椅上两腿膝盖处,一手托举着相机,眼睛全神贯注聚焦着湖里一对悠闲休憩的天鹅,一手似乎随时准备按下快门。湖里的这对天鹅,长着白瓷般光洁的羽毛,曲颈低

22、头,似沉思,似小憩,闲雅胜如仙子。老者托举了一会相机,感觉湖里的这对天鹅睡熟了,一时半会醒不来,于是轻轻放下相机,拿起轮椅边地上的杯子,喝水。“早上好。拍照呢?”我在老者身后驻足站了一阵子,不忍心打扰老者的专注,直到老者喝水休息,才和他打招呼。“早上好。是的。”老子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眼睛又盯回了湖里。“这景好。蓝天白云,竹影倒映,鱼游鸟戏。”“我在拍天鹅。”老者无意听我抒怀。“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我随口吟出了辽人萧总管的诗。“飞翔最美丽!”老者这回也诗意起来,“我只拍飞翔的天鹅。”“您继续。”我抬脚赶路,和老者话别。那日下午,下班回家又经湖边。“还在拍呢。”“是的。是的。”“

23、拍到天鹅飞翔了么?”“没呢!”第二天,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我如常出门上班。远远的,我又发现了湖边亭子里的老者。“又来拍照。”“是的。”这一天,我急着上班,没和老者多聊,匆匆走了。当天傍晚,天上无晚霞,天黑得快。下班前有人找,迟了点离开,经过湖边时,天几乎黑了,不见了老者。我心想,老者或许拍到天鹅飞翔,早早回家与人分享了。我也似乎看到了湛蓝的湖面上,一对天鹅迅速张开宽大的翅膀,逆着微风,优雅地、轻盈地腾空而起不料,第三天上班,我又遇见了老者。“还没拍到呢?”“还没呢。”老者毫不沮丧。那天晚上,我有应酬,吃完饭坐车回家,没经过湖边。随后几天,我出差了。出差回来,早晨上班,我又远远看见了坐在轮椅

24、上的老者。还是每天见到的标准动作,不同的是,那天早上秋风起,老者一头齐整的银发被风吹散了,耷拉着,如乱云飞渡。老者却如我第一次见到般从容。“还来拍照呢。”“是的。习惯了。”我没问老者定格到了天鹅飞翔没有,老者却主动说,“一周了,相机里还是空白呢。”“”我有点吃惊。“天鹅一定会起飞的。”老者从容地安慰我,“一定能拍到飞翔的天鹅。”岸边,风停了,空有一身高大挺拔枝干,却长出无数弱不禁风枝条的柳树,静静伫立着。我为老者感到惋惜,我也惊叹老者的执着与坚守。心里突然怨恨起湖上这对不谙人情世事的天鹅。我真想从地上捡块小石子朝水里扔,把正在湖里挺脖昂首、如将军般悠闲游荡的这对天鹅惊吓起飞。“被惊吓起飞的天鹅

25、,眼里写满恐惧,全然没有天鹅应有的雍容华贵和优雅大气,更少了那种王者之尊,这样的照片,不拍也罢。”老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我更惊叹老者的执念,不敢俯身捡石头,连说话的声音也小了下来,生怕惊吓到湖里的天鹅。“我会天天来的,直到拍到天鹅起飞。”老者看着我离开时失落的神情说。如是一月,老者天天来湖边亭子里拍照。我知道,这一个月里,老者一次也没拍到湖里那对天鹅起飞我问过了公园管理处,为什么没见天鹅起飞?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天鹅不会飞。因为,湖里的这对天鹅是从外面引进来的,公园管理处怕它们飞走了,对它们进行了特殊处理断翅,即把这对天鹅各一侧翅膀尖端的指骨截断。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如坠冰窟窿。转眼,我

26、到这个城市工作一年了。一年里,老者天天如是,每天早早到亭子边,守着天鹅起飞。在一个无阳光无晚霞的下午,我再也忍不住了,告诉老者真相。“我知道。”“您知道这事?”“这是我经手的。”老者刻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那时我是这个公园管理处的管理员。”原来如此!(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1月21日)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且颇具美感,为小说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B. “是的。是的。”“是的。习惯了。”老者的回话显示他对“我”的打扰充满烦怨。C. “我”迟迟未告诉老者天鹅不能飞,是害怕他心里受到伤害,表现出“我”心存友善。D. 小说

27、结尾情节发生突转,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已经做了铺垫。8. “我”作品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9. 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老者拍飞翔的天鹅一事的理解。【答案】7. B 8. “我”是小说线索性人物,将全文串联成有机整体,使情节集中紧凑;“我”是故事的讲述人和见证者,运用第一人称讲述,可使故事更真实可信;借助“我”的见闻感受,衬托老者形象,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9. 老者拍飞翔的天鹅不可能成功,说明对天鹅的伤害不能弥补,其行为导致的结果无法修复;老者明知不能拍到天鹅飞翔却一直坚守,以此表达内心的忏悔;拍飞翔的天鹅的过程是对天鹅的陪伴与守护,也是一种心灵的自我救赎。【解析】【7题

28、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显示他对我的打扰充满烦怨”曲解文意。“我”不是“打扰”,是善意的关心;老者也不“烦怨”,这里体现了老者的坚守与执着。故选B。【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小说中辅助人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白辅助人物的基本作用。一般说来主要有衬托主要人物,充当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向

29、前发展,.使小说变得真实可信,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然后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我”在作品中有何作用。小说主要是以“我”的视角观察讲述老者给天鹅拍照的故事。首先,“我”贯穿整个小说始终,让小说情节紧凑集中,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其次,小说中“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者,从叙述角度也是第一人称讲述,这样让小说变得真实可信;再次,小说中所有的感受见闻感想都是由“我”发出,从侧面烘托了老者的形象,进而启发读者思考小说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

30、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内容谈谈对老者拍飞翔的天鹅一事的理解。小说以“我”观察的角度,写了一个亲自给天鹅弄坏翅膀的老者想要拍摄天鹅飞翔而始终没有排成的故事。从行为结果来看,老者弄坏天鹅翅膀却想要拍摄天鹅飞翔,事情是不会成功的,以此说明他对天鹅的伤害是不可挽回不能弥补的,造成的后果无法修复;从老者的行为动机看,他明知天鹅不会飞却一直坚持等待,是想要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忏悔和愧疚;从小说主题角度看,老者拍摄天鹅飞翔的等待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陪伴与守护

31、天鹅的过程,深情不如久伴,这表现了一种心灵的自我救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沈)林子字敬士,少有大度。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从伐慕容超,平卢循,并著军功。后从征刘毅,复从讨司马休之。武帝每征讨,林子辄摧锋居前。武帝伐姚泓,统军为前锋,从汴入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据蒲坂,林子于陕城与冠军檀道济同攻蒲坂,龙骧王镇恶攻潼关。姚泓闻大军至,遣伪东平公姚绍争据潼关。林子谓道济曰:“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道济从之。及至,绍举关右

32、之众,设重围,围林子及道济、镇恶等。道济议欲度河避其锋,或欲弃捐辎重还赴武帝。林子按剑曰:“下官今日之事,自为将军办之。然二三君子或同业艰难,或荷恩罔极,以此退挠,亦何以见相公旗鼓邪?”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绍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绍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绍器械资实。时诸将破贼,皆多其首级,而林子献捷书至,每以实闻。武帝问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复增张虏获,以示夸诞?昔魏尚以盈级受罚,此亦后乘之良辙也。”武帝曰:“乃所望于卿也。”文帝出镇荆州,以林子为西中朗中兵参军,领新兴太守。林子以行役久,士有归心,乃深陈事宜。并言:“圣王所以戒慎祗肃,非以崇威立

33、武,实乃经国长甿。宜广建蕃屏,崇严宿卫。”武帝深相酬纳。俄而谢翼谋反,帝叹曰:“林子之见,何其明也。”帝践阼,以佐命功,封汉寿县伯,固让不许。永初三年卒,追赠征虏将军。元嘉二十五年,谥曰怀。(节选自南史沈林子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B. 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C. 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

34、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D. 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伪:僭伪,表示不合法的或窃取的政权,不为人民拥护的非法的政权。如伪满洲国。B. 关右: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C. 伯:即伯爵,中国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这五等爵依次为公、侯、伯、子、男。D.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与辛弃疾词“元嘉草草”中“元嘉”意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沈林子屡次征战,立

35、有战功。他先后跟随武帝讨伐慕容超、卢循、刘毅、司马休之,且每次征讨,每次都冲锋在前。B. 沈林子有勇有谋,当机立断。征讨姚泓时,檀道济等被姚绍包围,打算退避,他挺身而出,极力阻止,果断出击。C. 沈林子实事求是,不虚报战功。与其他将领多报首级数目不同,沈林子每次上捷报都以实情相告,得到皇帝赞赏。D. 沈林子审时度势,建言献策。文帝镇守荆州时,他因士兵在外服役太久,思念家乡,向武帝建议崇威立武,崇严宿卫。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2)俄而谢翼谋反,帝叹曰:“林子之见,何其明也。”【答案】10. B 11. B 12. D 13.

36、(1)曾经与众人同时看见遗失的珍宝,众人都争着向珍宝跑去,林子却径直离开没有回头看。(2)不久谢翼谋反,武帝赞叹说:“林子的见解,多么高明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势危力屈”是并列短语,中间不要断开,排除A C;“潼关事捷”是句意完整分句,“尹昭”人名,应是下一分句主语,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37、、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理解错误,古人以西为右,应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

38、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 “他因士兵在外服役太久,思念家乡,向武帝建议崇威立武,崇严宿卫” 曲解文意,原文为“圣王所以戒慎祗肃,非以崇威立武,实乃经国长甿。宜广建蕃屏,崇严宿卫” 可见警惕谨慎恭谨严肃,不为了推重权势树立威严,是为了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

39、实,如(1)中的“咸”副词,都、全;“趋”动词,小跑;“去”动词,离开;“顾”动词,回头。(2)中的“俄而”时间副词,不久;“何其”语气副词,多么、何等。【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0、。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译文:林子字敬士,年少时就有大气度。曾经与众人同时看见遗失的珍宝,众人都争着向珍宝跑去,林子却径直离开没有回头看。跟随皇帝讨伐慕容超,平定卢循,都立下卓著军功。后跟随皇帝征伐刘毅,又跟随皇帝征讨司马休之。武帝每次征讨,林子总是冲锋在前。武帝征伐姚泓,林子统领军队作先锋,从汴水入黄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占据蒲坂,林子在陕城与冠军将军檀道济一同攻打蒲坂,龙骧将军王镇恶攻打潼关。姚泓听说大军到了,派遣伪东平公姚绍争抢占据潼关。林子对道济说:“潼关天险,是地形险要的地方。但镇恶孤军一支,形势凶险力量单薄,如果让姚绍占据了潼关,就难对付了。趁他还没有到,应当

41、同心协力争夺潼关。如果潼关战斗胜利了,尹昭可不战而降服。”道济听从了他的意见。到了潼关,姚绍率领关右的士卒,设置层层包围,围住了林子及道济、镇恶等。道济提议渡过黄河以回避他的锋芒,有人想抛弃辎重返回武帝的驻地。林子握着剑说:“下官今天的事,自然是替将军做的。但是诸位有的共同从事艰难的事业,有的受恩无穷,因为被围就退让屈服,有什么脸面去见主公呢?”林子填塞水井,焚烧军营,表示没有保全性命的心志。率领部下几百人进攻敌人西北方向。姚绍兵稍稍散乱,林子乘其混乱而逼近他们,姚绍于是大败,俘虏数以千计,缴获姚绍全部器械物资。当时诸将打败贼兵都多报首级,而林子送达捷报,每次都按实情相告。武帝问他原因,林子说

42、:“帝王的军队,从来是不战而胜,哪能虚报俘获人数,显得夸张虚妄。从前魏尚因为多报首级受到处罚,这也是前车之鉴。”武帝说: “这就是我对你所寄予厚望之处。”文帝外出镇守荆州,让林子作西中郎中兵参军,兼理新兴太守。林子因为服役在外很久,士兵有回家的念头,向皇帝深刻阐明事理。并说:“圣王所以警惕谨慎恭谨严肃不以推重权势树立威严,实在是为了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应该多设藩镇加强防卫。”武帝深切地答复并采纳。不久谢翼谋反,武帝赞叹说:“林子的见解,多么高明啊。”武帝登上皇位,以辅佐创业之功,封为汉寿县伯,林子坚决推辞不同意。永初三年去世,追赠征虏将军。元嘉二十五年,谥号叫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43、,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逢故人【唐】杜牧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B.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C. 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D. 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15. 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答案】14. C 15. 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暮春时节

44、,落花飘零的悲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解读有误,结合诗歌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惊喜。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

45、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明确要求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认真阅读诗歌筛选整理即可。诗中“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写了分别后多年不见的悲伤;“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采用互文,写了白发如丝不禁泪如雨下,悲叹年华易逝容颜易老;“况值落花时” 时值暮春,写了落花飘零的一种伤春之悲;“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悲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4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以鹰、雕之类的鸟自喻,表明志向的句子是“_,_”。(2)杜牧阿房宫赋中善于运用比喻和比较结合的句式,极写秦朝统治者的豪奢,如说“使负栋之柱”竟然“_”,而“_”竟然“多于九土之城郭”,无不令人震惊。(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_,_”两句表达内心苦闷、抑郁及情感的激荡变化。【答案】 (1). 鸷鸟之不群兮 (2). 自前世而固然 (3). 多于南亩之农夫 (4). 直栏横槛 (5). 停杯投箸不能食 (6). 拔剑四顾心茫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

47、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鸷、固然、栏、横槛、投箸、拔。【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48、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有偿阅读类手机APP,其杀手锏无外乎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来吸引用户阅读平台上的内容和广告。还别说,如此运作模式颇受拥趸,尤其相关APP运营者采取鼓励用户签到、邀请好友、好友阅读奖励等方式,使之 ,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事件。如果说,此类APP所推出的阅读内容 ,受众花费时间、精力阅读后的确能够读而有获,那倒不失为美事一桩。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有偿阅读类APP运营过程中重“流量”轻“质量”,以致被受众指责传播

49、内容低俗、低质,甚至有些已经触碰法律底线。( )。某种程度上,正是基于资讯的泛滥,才使得人们的阅读专注程度与分析思考能力趋于下降。在此意义上,有偿阅读类APP以现金补贴等方式拓展其市场领地固然没错,然而绝不能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责任,不能在这个咨询泛滥的时代 地炮制文化垃圾,干扰甚至戕害人们正常的阅读生活。今后,有偿阅读类APP能否 ,窃以为,不仅仅看其现金补贴上的实力,还得看它能不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深耕市场。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异军突起 名副其实 无以复加 任重道远B. 异军突起 货真价实 变本加厉 行稳致远C. 风生水起 货真价实 无以复加

50、 任重道远D. 风生水起 名副其实 变本加厉 行稳致远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受众花费时间、精力阅读后的确能够读而有获,倒不失为一桩美事。B. 受众花费时间、精心阅读后的确能有所收获,倒不失为美事一桩。C. 的确受众花费时间、精心阅读后能够读而有获,倒不失为美事一桩。D. 的确受众花费时间、精力阅读后能有所收获,倒不失为一桩美事。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令人头疼的不是资讯的泛滥,相反,恰恰是无内容可读B.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无内容可读和资讯的泛滥等情况都是令人头疼的事C.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令人头疼的不

51、是无内容可读,相反,恰恰是资讯的泛滥D.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无内容可读不是问题,而资讯的泛滥才是问题【答案】17. B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提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

52、旺。语境中说通过各种方式一下子让它成为现象级的事件,应选用“异军突起”。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货真价实: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语境中说的是阅读内容,应选用“货真价实”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含贬义)。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结合语境感情色彩,应选用“变本加厉”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行稳致远:行得稳,走得稳。语境中说这个APP能否运行长久,应选用“行稳致远”故选B。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53、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本提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选项中,“能够读而有获”与前文“精心阅读”意思重复,排除A、C;D项,语序不当,正确语序为“的确能有所收获”。故选B。【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后面的句子是“某种程度上,正是基于资讯的泛滥”,对应的

54、句子宾语应该是“资讯的泛滥”,排除AB;从句式上看,突出的内容是“资讯的泛滥”,不是“问题”,排除D。故选C。【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招聘启事的片段,有五处用语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 拾贝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绩。为了把文学社办好,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粉墨

55、登场的机会,贵文学社决定应征学生作者两名。爱好文学,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的同学均可报名。有意者请于4月20日之前,将个人简历和一篇原创著作交到班级团支书处。【答案】示例:空前绝后的 一些粉墨登场 展示才华贵文学社 本文学社(本社)应征 招聘 著作 作品【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1)“空前绝后的”,敬辞,应该用于对方,称说自己不得体,

56、可改为“一些”。(2)“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可改为“展示才华”。(3)“贵文学社”是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本文学社”或“本社”。(4)“应征”,泛指响应某些征求,句中是文学社招纳新人,可改为“招聘”。(5)“著作”是专指创造性的文章而言的,此处指学生作品,语意过重,可改为“作品”。【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

57、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21.下图来自2017年中国健康调查数据:肥胖指数再度飙升17%。请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概括介绍16-18岁青少年饮食习惯发生的变化,并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如此变化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上图分别为青少年吃早餐和吃夜宵的数据统计【答案】16-18岁青少年相对于其前年龄段的人,吃早饭的有所减少,而吃夜宵

58、者明显增加。不吃早餐,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和智力正常发育;而常吃宵夜的人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问则导致肥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此题为图表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表题的解题步骤。首先要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其次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表格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次准确归纳善表述,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再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

59、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本题要求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概括介绍16-18岁青少年饮食习惯发生的变化,并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如此变化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提供了明确的对比方法,经过读图对比发现,16-18岁青少年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吃早饭的量有所减少,但是吃宵夜的增长明显。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说下不良影响,这个可以借助题干中的2017年中国健康调查数据:肥胖指数再度飙升17%来理解,不吃早餐,易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吃宵夜多的话,晚上运动量小,摄入食物难以及时消化,就会变成脂肪,长时间如此就会导致肥胖。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60、据要求写作。2018年9月23日,黑龙江鸡西,67岁的谢大爷在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排队交款时,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支付。大爷一怒之下拿起萄萄就走,与保安发生冲突。大爷很生气地说:“我拿的又不是假币,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谢大爷、超市或谢大爷的子女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龚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既然生命不息,就要学习不止!谢大爷:您好!看了您在超市的遭遇,我也替您感到生气,怎么能因为没有微信付款就能支付呢?不过呢,我也要劝您消消气,不必和他们

61、计较。另外我想劝劝您,有时间还是要学习点新知识,既让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又方便自己的生活,开阔自己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人就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我认识一位老伯伯,他退休多年,一有空就阅读书报杂志,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学会了使用电脑,可以在电脑上写作了。也让他可以上网下载,浏览了更多的书籍,现在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发照片,用QQ视频聊天,闲暇的时候就在电脑上玩蜘蛛纸牌、下象棋、斗地主。他总结老年人学习的诀窍,就是抓住重点。只学习实用的、简单易学、易操作的内容,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问他,他说终身学习不但丰富了晚年生活,而且使生活过得更加快乐而有意义。希望这个例子能对您也有点启发。其不光你们老年人要不

62、断学习,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社会上很多人会感慨自己工作了那么多年,居然赶不上刚来公司的年轻人了,甚至有人还为此还发牢骚、说怪话。有人会说这事那事如果我去做会如何如何,言下之意自己定会胜人一筹。可真的把任务交给他时,却又傻了眼,原来用户对设计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他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可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是的,如果人生是一顿五味俱全的大餐,学习就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是学而知之也。很多时候我们总有未理解,不会用、不会做、不清楚、搞不懂,那么通过学习我们虽不能解决

63、所有的未知,但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减少自己的未知。当今的世界、当今的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稍有懈怠就会落后于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中国有句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们会一天一天的老去,但知识却需要不断地更新,如果我们不随时代的步伐更新知识,终将因为知识落伍而被时代淘汰。所以,谢大爷,我劝您还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吧! 龚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以考生“龚平”为写信人给谢大爷、超市或谢

64、大爷的子女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材料说的是谢大爷在超市买东西时因为没有微信而不能付款,谢大爷一怒之下拿起萄萄走并与保安发生冲突的故事。属于一个时政热点,要求学生理性客观的发表看法和评论。这里参考的角度有谢大爷、超市或谢大爷的子女,当然也可以有其他角度,属于多角度立意的任务驱动作文。首先站在谢大爷角度,可以提炼出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跟上时代步伐;要主动体验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时俱进,主动融人现代社会。站在超市角度,说明微信支付只是一种支付手段,不能替代流通货币;拒收现金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应予以纠正;超市应提高服务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拒收现金给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们带

65、来麻烦,也伤害人的情感。站在谢大爷子女角度,要提醒他们多陪老人;要帮助老人学会移动支付,激发他们学习现代技术的兴趣;鼓励、帮助老人更新思想观念,适应时代发展。还可以有其他的立意,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写成书信的形式。参考立意: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潮老人;跟上潮流,融入社会;学习不分老少,探索永无止境; 有个性化服务,要人性化意识; 敬老更要陪老;参考素材:滑县80岁老人刘文英剪纸。刘文英老人从十几岁开始剪纸,迄今为止剪纸作品不计其数,其剪纸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梅兰竹菊等种类。刘文英老人说,剪纸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镇江一老人64岁学摄影81岁办影展82岁出影集。许铨声老

66、人,步履坚定,话语铿锵,红光满面,看起来也就是六十多岁的样子。“行万里路,拍万张照”是他曾经的誓言。他,说到做到:64岁学摄影,81岁办影展,82岁出影集。20年来,老人足迹踏遍除台湾之外的祖国各地,用镜头记录下每一处旖旎风光;他还走出国门,到目前为止已游历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美洲五大洲47个国家。孔子有这样的建议:“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作为儿女,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你觉得父母有什么错的地方,可以委婉地去劝止。这叫做“几谏”,就是你一定要很克制地,很轻微地,能够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劝说。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用一种最

67、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讲得通,这很重要。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步入老龄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顺,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应该表现在亲情上,而绝非全都可以用金钱或雇佣个保姆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逐渐减少,商机错过还会再来,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就会时不再来,会遗憾终身。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

68、,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

69、,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既然生命不息,就要学习不止,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其次引材料,开门见山切入话题,以劝说谢大爷引入要终生学习;接下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人就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接下来论证“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再次阐明学习的重

70、要性;再接下来,讲学习求知的缘由和必要性,主要是通过道理论证;最后联系时代发展,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并以劝说谢大爷学习的方式结束全文,做到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并点题收束全篇。【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

71、(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