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专题二第7讲一、选择题1(2015济宁二模)写实的歌曲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下面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2月13日”“扬子江水滔滔”“就在12月13日陷入”和所学知识判断。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与题干中“就在12月13日陷入恶兆”不符,故A、B、C三项错误。2(2015四川德阳高三诊断)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
2、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制造了大屠杀。材料以曾经参与侵华的日军士兵的回忆为材料,反映了日军的侵华罪行,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为回忆材料,并不能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排除A项;“扫荡”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针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南京政府的抗战措施,D项不符合题意。3(2
3、015湖北荆州高三质检)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等人,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一宣言()A增强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情绪B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C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对当时具体国情的正确分析,并不是“左”倾冒险主义,排除A项;推动革命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的是长征,排除B项;D
4、项中“直接”的表述不确切。4(2015上高)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D积极应对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答案D解析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题干信息表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统治政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反映,故D项正确;此时红军已经长征,对红军的围剿已初步胜
5、利,且与材料主题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主要发生在19351937年,与题干“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信息不符,排除;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爆发,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5(2015临沂一模)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这说明卢沟桥事变()A推动国民党响应共产党B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C标志着正式对日本宣战D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同情答案B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材料没有反映出蒋介石庐山讲话是对共产党合作抗战的回应,故A项错误;讲话认为卢沟桥事
6、变“是中国存亡的问题”,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要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正确;中国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对日宣战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希望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故D项错误。6(2015浙江乐清)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万多穿着灰军服、带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日反蒋 B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开赴敌后 C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合作,共赴国难 D完全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改编抗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主动改编军队,将工农红军改编
7、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所以C正确。A、B表述错误;D中“完全”错误。7(2015绍兴质调)某同学收集整理了如图所示的一些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要成为一篇论文的主干内容,在下列可选的关键词中,最能恰当概括的一个应当是()A国共合作 B国际同盟C民族主义 D“总体战”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主要体现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未体现国共合作的内容,故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独立进行的抗战,未能体现国际同盟的内容,故B项错误;这三次作战都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维护中国的民族独立,故C项正确;“总体战”是德国将军鲁登道夫提出的理论
8、,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8(2015襄阳联考)民国二十八年冬,政府军训部曾编译一书,并附有训令:“查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适应现阶段之需要,应在敌后发动较前规模更大更坚强有力之打击。惟国军干部对此尚欠普遍与深刻之研究随令颁发,各部队学校一体研究,俾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富有弹性之战法”指游击战 B国民党重视防御阶段的军事培训C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要斗争方式D枣宜会战鼓舞了抗战的士气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国民政府认为现阶段的要实行富有弹性之战法,在敌后发动较前规模更大更坚强的打击”可以看出,“富有弹性之战法”指敌后游击战,故A项
9、正确;民国二十八年是1939年,此时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枣宜会战是在19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9(2015桐乡)下图是某个时期的军事反攻。最有可能的是()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军胜利进军B十年对峙时期的红军反围剿C抗战后期敌后根据地的反攻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战略反攻答案C解析图片中“晋察冀”、“晋冀豫”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项正确;A、B、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故排除。10. (2015成都诊断)右图是进步青年发表的漫画蜡炬成灰泪不干。它意在讽刺“蒋政权”()A背叛国民革命,背信弃义B“围剿”工农红军,手足相残C实行消
10、极抗战,国土沦丧D坚持独裁内战,自取灭亡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漫画考查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片展现的是一个蒋介石形象的人物守在一个即将熄灭的蜡烛面前,图片的说明文字指出其意在讽刺“蒋政权”,这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蒋介石政权穷途末路,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2014徐州)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九一八”事变,当代国人仍需要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自己炸毁了沈阳北部柳条沟南满铁路路轨,硬说这是中国军队干的,立
11、即攻击中国的兵营。同时,按照预定计划向满铁全线展开进攻,次日,已经占领了沿线全部城市。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材料二若将军制改革之大事一任军部处理,在吾国策上将产生极大不安因而强烈要求实行裁军。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4月19日社论警告政府不要在中国东北行使武力,建议运用外交手段解决满蒙问题。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9月17日社论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10月15日布告材料三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
12、判决。1931年9月23日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词现在政府既以此案件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材料四从“九一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九月二十六日,上海有十余万人的反日大集会。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和日人交易的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十月初,上海八十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
13、联合会,派代表要求南京立即出兵抗日,要求政府发给枪械参加抗日。九一八前后的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国内舆论有何变化?(3)据材料三、四,归纳政府与民众面对侵略分别采取的措施(或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的措施带来怎样的后果?(4)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和中国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两个视角谈谈“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的启示?答案(1)原因:既定国策;军国主义膨胀;经济危机影响。(2)变化:由主张反战裁军,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变为支持战争,为侵略辩护。(3)政府:不抵抗;依赖国联解决。民众:积极抗日;组织罢课、罢工;抵
14、制日货;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等。(任三点得分)后果:国土沦陷;民族危机加深。(4)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增长;理性处置争端;政府应承担起保土安民责任,对法西斯势力的退让和纵容必将自食其果。(言之成理即可赋分)12(2014成都外国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
15、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材料二纵观孙中山一生,他只为一个理想目标而奋斗,即“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中华。建立共和国只是其革命理想的第一步,“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乃其为共和国
16、规划的宏伟蓝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刘晓林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了实现“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所做的努力。材料三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斗28 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其中有
17、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材料四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4)如果把材料四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答案(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