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迪生孵小鸡教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2、“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4个生字,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3、知道爱迪生从小爱问问题、爱动脑筋、敢于实践,后来成了著名的科学家。教学重难点1、研读爱迪生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2、理解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筋、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提问的人。教学过程: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
3、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爱迪生。2、出示课题指名读二、出示阅读要求,学习课文1、按要求自学课文2、学生自学三、交流阅读情况(一)学习生字新词1、读词语2、学习“孵”3、学习“搂”4、理解“哦嘘哦嘘”“笃笃笃”(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指名交流2、小结(三)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四、学习1-7节1、轻声读读课文1-7节,划句子。2、出示三句问句指导朗读3、齐读第一节,指名读三句疑问句。4、小结5、自读1-6节,完成填空(1)指名交流。(
4、2)师生合作读(3)小结、板书6、说话练习7、小结8、读1-7节五、学习8-12节1、按学习步骤自学8-12节。2、指名交流填空3、讨论爱迪生傻不傻。4、小结六、说写练习1、出示练习1(1)自己说一说。(2)指名交流。2、出示练习2(1)同桌互说(2)指名交流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板书:2 2、爱迪生孵小鸡爱问问题爱动脑筋敢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