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蜗牛语文S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994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蜗牛语文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蜗牛语文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蜗牛语文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蜗牛语文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蜗牛语文S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 蜗 牛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4、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2、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观图导入,揭题:你们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儿?(生描述)就这样儿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蜗牛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蜗牛。(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具体的动物形象最能打动孩子们,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激起探究的欲望。二、情感朗读,感悟:(一)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文字和作者对话,和小蜗牛对话。1、师: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2、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特别吸引你?(三、四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

3、方式尽情地读读这些描写吧,去享受美好的文字带给你的精神盛宴。(生自主读文)(二)、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完读给我们听听。【设计意图】: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读中生疑,读中自悟,只有当该“出手时”再“出手”。三、回顾学法,识字: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勇士手中得力的武器,可以所向披靡。那么,小勇士们还等什么呢?开始学生字。(1)同桌合作试讲。(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3)师重点讲解、范写“拨、巡、免”三字。(4)从这些生字和词语中自选三个以上即兴说几句话或编一个小故事例如:巡视、不免【设计

4、意图】:新增此环节将生字新词故事化,既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运用字词,又是对构思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四、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及时指导。五、作业设计:(一)在作业本上写本课生字。(二)有感情地练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过程:一、揭题,走进回忆:师:一段美好的生活,总会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而在美好的童年里,在潮湿的墙根儿下和蜗牛亲密接触的幸福和幸运可不是

5、人人都能拥有的。如今,当蜗牛更多地被作为美味端上餐桌时,关于墙根儿下的抓蜗牛、看蜗牛的回忆就显得更加珍贵了。一起走进郑晓东的回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回忆总是绵远悠长的,就像一声声轻轻的叹息。这篇文章中处处弥漫着作者的情感,既有对蜗牛的敬佩赞叹,又有对逝去岁月的惆怅感慨,在开课之初以接近于作者风格的语言创设一种回忆的情感空间,可以引领学生自然置身文境。二、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

6、听中体验、品味。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

7、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读文,品词析句:(一)师:文章中到处弥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请你轻轻地朗读课文的一、 二、五自然段,读好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预设:1、我觉得作者有点儿难过,惆怅。2、我发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小青青唱儿歌。(师结合现实帮助学生理解“惆怅”的含义,同时引导他们感受作者自然的文笔,渗透“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二)1、回忆是美好的。在回忆中,作者对蜗牛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用心地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寻找答案。(起初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开始敬佩它了

8、。)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了呢?标出相关的词、句、段,好好体会。预设:(1)“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A、生朗读,谈体会。B、藏在硬壳里的蜗牛当时会怎么想呢?(生想象、交流,体会蜗牛的胆小。)C、师指导朗读:是够胆小的。谁来读读这句,读出小家伙儿的胆怯。D、学生读句子。(2)“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展示课件第三屏A、生汇报。B、师紧扣“探出”“东张西望”“巡视”“慢慢”“伸出”“立即”“缩”等词语,引导学生借助动作、想象的方式理解词语含义,从而体会到蜗牛的胆小

9、。C、指导朗读、背诵。(3)师:如此胆小的蜗牛后来却得到了作者的佩服,原因何在呢?(生谈)(板书: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A、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蜗牛的精神。B、生从文中寻找相应内容填表格爬行的角度背上的负重爬行的方式摔下来的表现所用时间垂直平面“壳像一块大石头”挪动“没关系,我没摔坏。”几十分钟C、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再联系自身负重爬山的体验体会蜗牛的勇敢、顽强。D、师生举例子(联系身边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具有顽强精神的人的事例),理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解读,超越文本感悟。三、总结,欣赏励志:师:儿时的观察、思考让作者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赞美蜗牛的回忆性文章,这段回忆又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可爱而顽强的蜗牛,作为锦上添花的礼物,下面我要把一首名叫蜗牛的歌送给大家。展示课件第四屏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展示课件第五屏“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设计意图】:学习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四、作业设计:(一)采集课文中用得巧妙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里。(二)日记我蜗牛。五、板书设计:3 蜗牛郑晓东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