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8、动物的休眠(课前练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
2、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
3、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4、“休眠、千里跋涉、僻静、蠕动”的意思。休眠:千里跋涉:僻静:蠕动:二、读完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pjng ling shi chn nun huki qin lbsh_rdng wyn hgo hd sn wchng qn_ _2、加部首组成新字:辟()()良()()詹()()()()()() ()()3、比一比组词:萝()沟()玩()谦()幕()锣()钩()完()廉()慕()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不过海参休眠的季节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_5、查字典组成要求填表:1)来临()靠近;对着来到;到达将要;快要2)寒气逼人()逼迫;给人以威胁强迫索取靠近;接近6、照样子写词
5、语:忽()忽()忽( )忽() 忽()忽()7、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倒(dodo)挂几(jj)乎8、照样子,把句子中带点的部分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更生动:例子:小男孩飞快地向学校跑去。小男孩如同一阵风似的向学校跑去.。(1)湖面平静得很。_(2)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柿子。_(3)二月的春风吹的人脸上生疼。_三、质疑(从课题、含义深刻的句子、优美词句、课文矛盾处等方面进行质疑)四、拓展练习:课文运用了设问、拟人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生动、形象。设问就是作者提出问题,又作出回答,以提醒读者注意的修辞手法;拟人是把动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喜怒哀乐的情感,听说思问的本领,使文章生动有趣。请摘录文中设问句和拟人句各一句。拟人句:设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