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表现手法。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教学重点: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二、知人论世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亦官亦隐,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
2、(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浩然。 三、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四、解题 积雨辋川庄作,又名秋归辋川庄作。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
3、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五、学生自读并注音解词,老师解疑。 六、学生翻译诗歌,老师评点翻译 附翻译: 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
4、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七、 品鉴诗歌,置身诗境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一) 集体思考: 1、本诗中写景的主要是哪几联?2、这几联中有哪些形象(意象)前四联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二)1思考一: 你认为此联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此字妙在何处? 明确:首联写田家生活。 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佛家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
5、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跃然纸上。2、 北宋的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有人说:“三四句写景极活现,为万古不磨之句。”合作探究:对颔联进行诗意解读,还原画面(从色彩、视觉听觉、动静、空间、手法等角度来分析)颔联写自然景色。 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3、思考:此联中几个意象有什么含义?诗人在山中过着怎样的生活?颈联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
6、活。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世俗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之差别。充满了闲情逸致。4、思考: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什么含义? 尾联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淡泊自然的心境:一是庄子杂篇寓言的杨朱,前往老子处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二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
7、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5、 讨论: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试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明确:(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点明抒情方式(2)通过描写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渲染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志和淡泊自然的心境。6、 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寓禅理(脱离尘俗、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握物象的特征,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地描写景物。八、 高考链接(
8、全国卷)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思考:(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九、布置作业 1书面练习 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答:“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目”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