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43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B. 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 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2、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

2、抗原-抗体的结合物3、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详解】记忆细胞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吞噬细胞可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B错误;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相关细胞表面,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会产生强烈过敏反应,C错误;吞噬细胞在两种特异性免疫均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作用,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理清吞噬细

3、胞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2.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B. 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C.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D.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C错误;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D。3. 如下图所示。将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

4、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照射单侧光,重力等其他影响茎生长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重力对幼苗生长方向的影响,所以蚕豆幼苗应该竖直放置。故选B.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 生物生活的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A、遗传和

5、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因此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 A错误;B、生物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B错误;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会导致生物间的差异增大,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存在,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D正确。故选D。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葡萄糖、血浆蛋白B. 胰岛素和纤维素C. DNA和抗体D. 尿素和血红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1

6、、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等所需的各种胞内酶以及消化道内的消化酶等。【详解】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血浆蛋白等成分,葡萄糖和血浆蛋白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正确;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多糖,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7、组成成分,B错误;人体的DNA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在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C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A。6.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 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样方法B. 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三营养级C. 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时最大D. 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则小型犬浣熊神群数量在bc时期处于下降阶段【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在ab时期,Y随着X的

8、增加而增大;在b时,Y达到最大值;在bc时期,Y随着X的增加而减小。【详解】小型犬浣熊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小型犬浣熊既食肉,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因此小型犬浣熊最低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曲线中 ae(除a、e点)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大于0,说明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不断减小,因此在a时最大,C正确;曲线中 ae(除a、e点)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说明小型犬浣熊神群数量不断增大,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结合曲线图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7.分析有关神经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

9、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1)图2中结构称为_,此结构在图1中有_个。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方向是_(填“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2)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此时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依次是_。A增强、增强 B增强、减弱 C减弱、增强 D减弱、减弱(3)图2中物质A是_,若当图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的抑制,则此时处的

10、膜电位是_,大脑皮层将_(填“有”或“无”)饱感。【答案】 (1). 突触 (2). 7 (3). 单向 (4). B (5). 神经递质 (6). 外正内负 (7). 无【解析】【分析】在神经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由它可以产生相应的饿觉、渴觉、痛觉等感觉.反射的发生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详解】(1)图2中结构称为突触,此结构在图1中有7个,即a与b、b与c、c与g、g与h、f与g、e与f、d与e相互接触形成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11、释放,作用到突触后膜,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由题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从而抑制食欲,所以饱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减少能量的摄取,B正确。故选B。(3)图2中物质A是神经递质,若当图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的抑制,则此时处由兴奋状态变为静息状态,则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大脑皮层将无饱感。【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8.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年份植物20

12、082009201020112012甲10092806855乙3021110301丙0306111523丁30200400(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2)下图是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几种常见植物连续5年的调查(单位:株/m2 ),如果其中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型增长,属于第_营养级;它与其余几种物种间的关系是_。【答案】 (1). (1)样方法 (2). 随机抽样 (3). (2) 丙 (4). “J” (5). 一 (6). 竞争【解析】【分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用样方法

13、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样本量足够大,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常用各样方的平均值估算种群密度。【详解】(1)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样时要注意不要掺杂主观因素,做到随机取样,减少误差。(2)外来入侵物种一般会呈“J”型曲线增长,故最可能是丙。因为表格显示丙的数据是一直在增加,说明在入侵初期类似于“J”型增长,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而甲、乙、丁荒地常见植物都有所减少,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说明丙

14、与其余几种物种间的关系是竞争。【点睛】本题考查外来物种入侵,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受新环境的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最新研究表明,下丘脑视前区(POA)和下丘脑背内侧(DMD)两个区域直接参与体温调节,两者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如图所示。9. 图中编号所示结构的功能是_。A. 形成感觉B. 产热或散热C. 传导神经冲动D. 将刺激转换为电信号10. 在炎热环境下,POA中热敏神经元兴奋。POA神经元的兴奋经自主神经调节散热,其效应包括_。11. 下列有关对

15、图中编号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_。A. 由细胞体组成,完成传导功能B. 由神经纤维组成,完成传导功能C. 由细胞体组成,完成基本反射活动D. 由神经纤维组成,完成基本反射活动12. 图中编号是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两者之间的信息分子是_。13. 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激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相应受体,由此促进的代谢过程有_。(填图中编号)14. 据图和所学知识,简述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路径_。15. 进一步研究发现,POA神经元待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而DMD持续兴奋却不会产生“高体温症”,并且这一现象与环境温度无关。据图分析其原因_。【答案】9. D 10. 毛

16、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等 11. B 12. 神经递质/化学递质 13. 14. 在寒冷环境中,兴奋传至DMD,经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产热和散热平衡,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15. POA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同时因其能抑制DMD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低导致低体温症;DMD持续兴奋会增加产热,但DMD不能抑制POA,故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会导致POA兴奋,从而增加散热,使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不会出现高体温症【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表示感受器,表示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表示突触,表示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脂肪酸、葡萄糖的相互转化及氧化分解过程。其中POA和DMD是下丘脑中

17、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两个区域,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9题详解】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编号所示结构是感受器,其功能是将刺激转换为电信号,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在炎热环境下,POA中热敏神经元兴奋。POA神经元的兴奋经自主神经调节散热,其效应包括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强等。【11题详解】据图可知,是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完成传导功能,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图中编号是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突触,两者之间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13题详解】据图可知,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相应受体,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

18、同时升高血糖,即促进的代谢过程有。【14题详解】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路径:在寒冷环境中,兴奋转到DMD,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保持体温恒定。【15题详解】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而DMD持续兴奋却不会产生“高体温症”,并且这一现象与环境温度无关。据图分析其原因是: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同时因其抑制DMD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温导致“低体温症”;DMD持续兴奋不会增加产热,但DMD不能抑制POA,故产热量增加使体温升高会导致POA兴奋,从而增加散热,使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不会出现“高体温症。【点睛

19、】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温调节的中枢、原理及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图 1 为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的食物网示意图,图 2 为某一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图。请据图回答:(1)图 1 中蜘蛛和瓢虫之间的关系为_。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图 1 食物网中成分外还包括_。(2)若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为 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N,则图 1 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3)若图 2 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

20、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 a 点变化为干旱,则 a 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用图 2 中标号甲、乙、丙表示)。若图 2 种群为长江流域的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 点后的变化为曲线乙。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对扬子鳄种群的保护措施有_。(4)假如蜘蛛的食物 3/4 来自瓢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一定时期内,蜘蛛种群增加的重量为 40g, 那么共消耗植物_g。(5)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培养的微生物来分解

21、垃圾,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微生物分解途径优于垃圾焚烧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等 。【答案】 (1). 捕食和竞争 (2).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 N+R (4). K2 (5). 甲 (6). 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合理得分) (7). 8000 (8). 对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解析】【分析】1、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2、识图分析可知,图1: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莲藕斜纹夜蛾蜘蛛;莲藕斜纹夜蛾瓢虫蜘蛛;莲藕莲溢管蚜瓢虫蜘

22、蛛图2: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乙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扬子鳄是最高营养级,数量减少后,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处于同一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竞争。【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 1 中蜘蛛和瓢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 1 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还缺少

2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根据以上分析能量流动的途径分析可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即N+R。(3)蝗虫属于有害的昆虫,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题意,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蝗虫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为曲线甲。a点后长江流域的扬子鳄的变化曲线为乙,且种群数量为K2时,表示该种群环境阻力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故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改善其栖息环境,通过环境容纳量,就地保护为最有效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24、,假如蜘蛛的食物 3/4 来自瓢虫,那么1/4 来自斜纹夜蛾,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蜘蛛种群增加的重量为1kg,那么其中直接消耗瓢虫的重量为403/420%=150kg,直接消耗莲溢管蚜的重量为15020%=750 kg,直接消耗植物的重量为75010%=7500 kg;其次在莲藕斜纹夜蛾蜘蛛这条食物链中,蜘蛛直接消耗斜纹夜蛾的重量为401/420%=50kg,直接消耗植物的重量为5010%=500 kg,则共消耗植物7500+500=8000 kg。(5)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以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充分利

25、用垃圾中的物质,使物质达到多级利用的目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充分和各种成分的作用,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写出食物链的条数,把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够根据题意和传递效率计算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关于能量的计算是该题考查的难点。17.为了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其根部(如图甲),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表: 处理方式测定指标外源生长素(mg/L)NPA(mol/L)00.0010

26、.010.13弯曲角度(度)3740312216生长速率(mm/天)151713118(1)从图甲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比背光侧_,可对根进行_(填“纵”或“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一结果。(2)在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的实验中,因变量是_。(3)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出: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_性,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弯曲度最大的外源生长浓度,选择的浓度范围_mg/L。【答案】 (1). 快 (2). 纵 (3). 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 (4). 两重 (5). 0至0.01【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表现:适宜浓度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生长,但是浓度过高反而抑制

27、植物生长生长。分析题意和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外源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弯曲角度(度)和生长速率(mm/天),据此答题。【详解】(1)从图甲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根背光生长,因此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比背光侧快,可对根进行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结果。(2)在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单侧光是实验中的无关变量。(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其中外源生长浓度为0.001mg/L时对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外源生长浓度为0.01mg/L时对根的生长就起抑制作用,因此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弯曲度最大的外源生长浓度,需要选择的浓度范围是0至0.01mg/L。【点睛】本题通过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相关知识,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生长素的功能和特性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