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3236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为解决立体构成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与专业结合度不高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并以服装面料为切入点,运用刺绣、钉珠等工艺手段,结合礼服设计实践成果,探寻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使该课程的技术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更好地与服装设计专业相结合。此教学改革可为立体构成教学提供参考,并达到学生的训练目的。关键词:立体构成 服装设计 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085-03引言立体构成是一门空间形态创造与造型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独立学科。其

2、构成规律不同于平面构成着眼于油象概括与视觉效果的表达形式,以及色彩构成强调心里感受与思维定势的分析判断。而是以力学为参考依据,用一定的造型材料,按照既定的美学法则或主观感受,进行空间创作的艺术学科。服装作为一种“软雕塑”,在人体着装后具有三维空间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特性,本文将结合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立体构成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内容与体系,以求达到更好的立体造型能力的训练目的。一、立体构成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立体构成课程起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该学院的艺术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即“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3、”。从而使得“艺术”这一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油象状态,逐步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服装设计专业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分支之一,立体构成设计的学习自然成为了其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在当前的立体构成教学中,其教学内容与服装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结合性不强,甚至相去甚远。国内当前广泛的立体构成的训练方法是强调三维空间的结构设计与造型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特别是其所用材料上,更侧重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如图 1)、工业设计等方向的学习,而与服装专业以“面料”(如图 2)为核心的设计有所差别。(一)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与服装专业知识的结合性不强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固然有其专业上的相通之处,然而,其普

4、遍性的特点并不能完全满足服装设计专业这一特殊性的要求。譬如,其运用点、线、面、体的结合方式作为立体构成的主要方法,却更多强调视觉冲击力,而设计服装时不仅须强调外在审美,更须兼具服装的实用性与功能性。显然,传统的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与此后服装专业的进一步学习有所脱节。(如图 3)所示,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内容强调“构建”,即空间立体构成,其教学内容,大致为感受与认知立体结构、体验与创造立体造型,继而熟练掌握立体构成原理并运用于艺术设计之中。如前文所述,这是通用的教学内容,但每一步的教学却缺乏与服装关联性的结合。譬如在半立体构成(如图 4)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做一定规律的切割后,尽管运用了如一切多折、多

5、切多折、交错折叠等创作手法,其成型作品,往往只可作为观赏之用,而无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的概念和思维。甚至部分学生错以为这一教学课题仅仅等同于广义的“折纸艺术”与“刻纸艺术”,而未将这一“折纸艺术”视同于服裝设计造型技法之一,即折叠法与镂空法。在线的立体构成的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自由、叠积、限定等构成方式进行物体的塑造。尽管注重了线条的连续性、生动性与流动性,却未能联想到编织、分割线等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内容。(二)立体构成的训练材料与服装专业知识的结合性不强在传统教学中,立体构成的训练材料往往使用建筑及室内设计方向的训练材料。如牙签、火柴杆、卡纸等材料,而忽略了使用服装的特色材质,如布料、棉绳、毛线、

6、纽扣、纽谬等与服装相关的设计元素。(三)立体构成的训练内容与服装专业知识的结合性不强一方面,学生的课后练习往往借鉴前人及书本教材上的成品案例,缺少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学生欠缺对于设计作品的原创性与传承创新性的正确认识与客观态度,并未找到与艺术审美及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的方式与方法。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传统立体构成的训练内容往往与本专业结合性较差,且缺乏新颖性。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是相关的,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内容。二、立体构成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改革方法(一)教学内容改革1.合理把握课程结构与体系在教学中的设计。首先,立体构成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应在教学

7、中注重其与学科体系的关联性,立体构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应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学习新科学技术的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立体构成课程中的各个环节是为有机整体。在课程顺序的设置上,可以由易入难,由简入繁,合理安排,注重把握“教学整体性”原则。令课程各模块、各单元之间合理衔接。通过将刺绣等工艺手法的引入,将立体构成课程与服装立体裁剪、毕业设计等课程结合起来,达到课程的统一。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将欧式刺绣与中式刺绣的结合,达到对二维平面的立体再造,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适合于今后服装专业的深入学习(如图 5,6)。2.注重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服装设计专业在立体构

8、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材料的选择上。服装,顾名思义,是行走的雕塑,是人体着装,所以,服装专业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更多的是从布料出发,配以服装辅料。如在成衣制作方面,可利用立体构成知识,增加服装的体积感、造型感,由平面构成改为立体塑造。通过对布料的堆积、叠加、镂空、抽褶等手法,加以塑造,达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如图 7)及(如图 8)两种褶皱设计所示,学生运用手缝、车缝及压褶的方法,对服装面料进行二次再造,从而获得不同的肌理效果。(如图 9)则为学生对服装局部的立体花型塑造。3.把握单元训练与结课作业的关联性。每个单元的课后练习,都应与结课作业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在点、线

9、、面立体构成训练时,应作为结课作业的铺垫,使课程前后贯通的同时达到最终的训练目的。学生在点的构成中,结合钉珠(如图 10)的方式,构成新的面料形式。通过刺绣(如图 11)的手法,构成点的排列组合,使作品整齐有序,充满新意。在线的构成中,学生同样运刺绣的手法,将刺绣针脚连缀成虚线(如图 12)。同时,在面的构成中,运用块面拼贴(如图 13),达到视觉平衡。以上作业使用“布书”的新颖方式装订成册的方式,构成一件完成的立体作品。最终,单元训练的种种手法将运用于结课作业,即礼服设计之中。4.注重课程内容更新,关怀人文诉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10、复兴”。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在社会文明前面。如今,正是传统文化复兴之时,“中国智造”、“工匠精神”已成为决策层共识,使传统文化融入立体构成课程之中,无疑为此学科注入新的活力。(二)教学方式改革1.教学场所多元化、合理化安排。传统立体构成的教学场所多为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教学场景单一,学生易产生倦怠情绪,不利用学习兴趣的最大激发。在条件允许下,可适当引导学生参加室内、室外艺术展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其次,可调整部分时间安排计算机训练,引导学生通过现代科技手法,运用软件将二维平面设计转化为三维空间模型,更有利于今后的创新创业实践。再次,可適当安排立体裁

11、剪训练室(如图 14、15),让学生在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同时,将其所学内容自由灵活地发挥在立体裁剪的塑造上。2.教学方法多样化。首先,作为艺术专业教师,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应留有学生自行思考的问题,而后答学生之所惑,注重自学。如在讲解立体结构塑造时,先行提供学生可供参考的教学素材,如照片、视频等,令学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其次,可不拘于传统形式,将传统的讲授为主逐渐更改为讨论为主、教授为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将课程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以作品静态展览(如图 16)及走秀等方式展示

12、教学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荣誉感与价值感。3.教材选择不拘泥于传统。传统形式下,多参照现有书本及课件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照本宣科之嫌,可将教材作为重要参考资料,视同课程学习的补充,另可发放教义指导学生深入学习。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现状,自主编写具有实施可行性的教材。当前,服装立体构成课程教材在编写上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区,教师可根据教革成果,更新学科内容,与时俱进。同时替换旧有的、落后的知识,着眼、着力于填补学科空白,将有利于立体构成专业的教学实施。即通过丰富有趣的面料再造手法逐步扩展到服装立体构成形式上,以达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要求。4.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传统授课因其形态原始、传播力

13、度小,信息储存能力较低的特点,而逐步推广发展出网络与新媒体的授课方式。如今,多媒体化已成大学教育的普遍趋势。应运而生的“慕课”教育,亦成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大学知识的流行方式。将立体构成课程制成视频(如图 17、18),令分布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到相关专业知识。学生亦可通过视频提前预习课上所学知识,于课堂中提出疑问,也就形成了上文中提到的“互动”学习模式。5.课前了解学生及课后辅导答疑相结合。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特点的同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更好地开发出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审美偏差,也造就了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色。如在材料选择上,喜爱温暖

14、之感的同学,更多地会选择棉线、缎带等柔软材料。而喜爱硬朗风格的同学,则更多地选择牛津布、铜扣等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而不应以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与喜好来评定及指导学生。在课后安排上,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开发的工作较少。可适当抽出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结语立体构成是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设计课程。该课程在应用于服装设计专业时,应更多地考虑其专业特殊性,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合理化改革。于教学材料选择上,着重于服装面料及辅料的使用,于课程学习上,注重与立体裁剪等相关课程的结合运用。同时,在注重二者

15、的前提下,结合其他教学改革手段,将为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的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刘德芳.立休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9):70-71.2卢娜.论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高教枚嘀,2008(12):195-196.3张秀梅,姚立志.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教学探索J.美术大观,2014(5):159.4蒋红英.用立体构成拓展服装创意设计思维浅谈立体构成教学改革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225-231.5包晓佳,侯小伟.服装设计与工程麦业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15(4):95-96.6董旸.服装与服饰专业立体构成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C.莫斯科:俄罗斯莫斯科,2017:184-187.7马利.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论当代中国服装设计J.设计,2017,30(9):56-57.8温兆阳,肖文陵.当下服装设计与消费者的新型互动J.设计,2016,29(1):134-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