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率(例3)编写意图(1)教材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了纳税的含义以及税收的用途。四幅图分别体现了税收在国家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作用与意义,指出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2)教材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纳税的种类以及应纳税额与税率的概念,理解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税种较多,税率各不相同,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税额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最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本身,而是对于税种、应税额及税率的确定。(3)例3是以营业税为例,教学应纳税额的具体求法,其实质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学生明确这一问题中的“一个数”指
2、的是哪一部分应税额,“百分之几”指的是哪个税率。例如,例3中营业税的税率是针对营业额而言的,而“做一做”中的应税额是月工资扣除3500元所剩余的部分而不是所有的工资。教学建议(1)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性”是这一内容的显著特点,因为税收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虽然有时不是那么明显,例如,我们购买的每一件物品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各种复杂的税额。教学时,要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税种的税率,再如,即使只是个人所得税一项,因收入的高低不同,所适用的税率也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收集有关税收的信息、互相交流,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更深地体会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应税额(即各种收入)、税率和应纳税额的数量关系之后,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各种税收问题。例如,“做一做”中的问题,可以像教科书上一样,直接求个人所得税;也可以改变问题,让学生用多样的解法求出税后收入;还可以直接给出某人所缴的税额,反推出其工资收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