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9671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月考试卷八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个重要蕴含就是从精神资源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释放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从民间、大众以及历史中走出来,续写传统文化复兴的煌赫篇章。文化生态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

2、的生存发展成长尤为重要。加强传统熏染。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要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注重经典滋养。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都被传承弘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当下要加强精神产品与社会生产的对接,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

3、等,透过物化载体窥见智者的思想、技艺和文化,通过展览欣赏文物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还原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甚或一种文化形态,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灵。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设置规范实验区,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我们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既符合国情,也是激活跨地域、多民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区域文化生态建设在原有文化圈带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并引入现代元素文化,如设立闽南、徽州、晋中、潍水等文化生态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如设立热贡、羌族、

4、客家等文化生态区;还有突出艺术门类文化特色设立的宝丰说唱、果洛格萨尔等文化生态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理念。同时,也要加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营造,有利区域内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保护,有利遗产同依附环境的整体统筹,有利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建立完善。(摘编自人民日报,题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价值。B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是文化生态,要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营造文化生态。C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生态建设要倚重文化传统。D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

5、灵,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原文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除了挖掘外,还要再阐发和再转化。从原文“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走出来,续写”来看,“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B项,曲解文意。第二段原文是“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并非“以发展的眼光”。D项,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这一观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加强传统熏染、注重经典滋养、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营造文化生态。B文章以农事节气、生态伦理、节庆活动

6、、民间艺术等事实为依据,旨在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C文章指出要注重经典滋养,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D对于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文章先分条阐述,然后总体概括,层次清晰,很有针对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文章先是分条阐述,然后总体概括”说法错误。关于“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的论述在文章最后一段,文章是先总体概括,接着逐层阐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加强传统文化的熏染,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文化生态建设的第一要务。B用文化经典滋养心灵,就要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7、C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符合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的国情,还是激活跨地域、多民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D区域文化生态建设需要重视民族差异、风俗信仰等因素,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设立不同民族文化生态区,对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有意夸大,文章第三段是说文化生态建设需要加强传统熏染,并没有说是第一要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

8、被毁”之类的新闻。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每当此时,再祭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陈词滥调之感。游客在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屡遭诟病。有人总结了几种不文明旅游的类型:随意攀爬型、乱刻乱画型、乱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若有心观察,几乎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游客在景区任性而为,几乎成为一种旅游亚文化。本质来说,不文明出游频发,是国民精神文化层次与经济实力出现了断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同样出现过此种情况。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摘自新京报社论)材料二材料三一些中国人有普遍而顽固的“

9、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公民钱包鼓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正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的中国游客多了,境外的旅游胜地才会出现用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也是原因之一。有一些境外旅游中发生的不和谐或“歧视”事件,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有关。餐间相互敬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内容。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喝酒是一种品味或享受。饮酒适量,举止不失态,才是教养有素之人应有的风度。有中国游客就因为在飞机上或餐厅里喧闹饮酒遭到制止而起争执。所以,出境文明旅游的要求中,就包括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你不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

10、律规则,肯定会出现“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感。现在全国上下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和规范。(摘自葛晨虹专家建言:文明旅游需要引导)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这不仅是连续第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也是第一次将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可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现代旅游业发展

11、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游客以自助游为主,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近几年,我国公民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游客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游客个人素质问题,也有社会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健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从每个公民做起。(摘自新京报“供给侧”“文明旅游”成两会热词)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完美诠释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B出境文明旅游,要尊重

12、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C材料二中,绝大多数人在旅行途中都有过不文明的表现,但能认识到错误,愿意改正。D旅游不文明现象已经受到全国上下的重视,国务院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旅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结合材料二的图表内容分析可知,“绝大多数”错误,根据数据显示,认识到错误并愿意改正的人只有50%。故选C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境外的旅游胜地出现的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便后冲厕”等警示牌,说明中国人旅游的文明程度需进一步提高。B不文明旅游在黄金周期间高发,如随意攀爬、乱刻乱画、乱

13、扔垃圾等,绝大多数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C由于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导致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D材料二显示,在旅行团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尊重当地风俗,其次是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项,由材料三第一句话可知,“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是主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6分)答:_答案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健全惩治恶习的法规。解析本题考查对

14、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的能力。“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分析,可得出第点。由“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和规范”可得出第点。由“也有社会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健全”可得出第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杨家大院周亚鹰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门楼的气派超出了我们的意料。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

15、出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儿神,才看清院子的布局。院落中央有一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房檐上雨水全部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一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了。房主杨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有一推独轮车的江西广丰人在廿八都做生意亏了本,欠了杨家不少钱,承诺回乡后筹钱还债,一年后广丰人的儿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廿八都找到杨家,说其父临终前交代:“有钱还债,没钱就拿独轮车抵债。”这独轮车在杨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杨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廿八都地处深山,少受战乱,镇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杨家先祖清嘉庆年间移民到此,兴

16、建了这座院落,当时规模还大得多。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博取功名。四合院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以教育后人切勿玩物丧志,而要以八君子为榜样,培养高雅的志趣。老人如数家珍,一口气介绍完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爱图雕,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了立柱门衣上“松鼠偷葡萄”的连环镂空雕刻,厢房上寓意“多子长寿保

17、平安”和“四平八稳大团圆”的窗雕,并对书房、厢房、跑马楼、后花园甚至柱础等一一作了介绍。我们对杨家大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以我对古镇老宅的理解和认知,我确定这杨家大院300年风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果然,在我们刨根式的追问下,杨老先生断断续续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沧桑。杨家的祖上是大宋“杨家将”杨继业的后裔,其中一支迁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镇。杨家在廿八都一度成为望族,老人的父亲,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党云南抗日飞虎队航空总站站长,母亲则是中共地下党员。我们在老人的卧室看到一张十分陈旧的照片,男主人潇洒俊朗,女主人美丽端庄,杨老说那就是他的父母亲。这么一段极富传奇色彩且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记忆的

18、往事,杨老却讲述得如此平静自若,如此波澜不惊,他似乎在复述一件跟自己丝毫无关的事。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幡然醒悟作为这段往事的亲历者,老人和这古老的杨家大院一起,跟这段历史已经有机相融了。当然这平静只属于他,我却心意难平。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他现在不缺钱用,四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北京中关村开公司,最小的女儿也在厦门工作。他现在就是寂寞,因此,他将杨家大院开放供人参观,门票虽定五元,但给与不给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住,那样他也就有了伴了。没有客人的时候,老杨就对着正厅一张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香案发呆,就伫立在天井中仰望着牛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卧屋里侍弄自己苦心收藏的一大堆“宝贝”。

19、说到宝贝,老人的眼睛就发亮,他爱好收藏,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晋三国的,什么陶碗、瓷盆、铜器、夜壶、古币、清代的消防水枪、百年前的借据、发黄的官府布告等,数量之多年月之久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然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这些丰富的藏品,我的眼前慢慢地升腾起一幅人声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欢呼响于厢房、宾客揖于中堂、茶香漫于案前的祥和的画面。走出杨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风轻袭。待回首,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节选自非鱼居随笔)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家保留广丰人的独轮车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孙,做生意可能有亏

20、有赚,但做人做事千万不可失了信用。B作者听了老人叙述父母的往事,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难平,为那段充满硝烟和波折的往事感慨不已。C大院的窗花门雕,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D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守护的不仅是一处院落,还有上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于文无据。文章第五段指出儿女在外地做生意,但并没有说是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而离开大院。8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

21、里,像一个遗落的梦”。(6分)答:_答案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写出杨家大院现在的衰败、幽寂和冷落孤独,仿佛被遗弃在人们的生活之外,原先的热闹、繁华和强盛如同梦幻已经不复返。突出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此题中,考生作答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写出手法的效果;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句的主语是“杨家大院”,这本是物,而作者却以“幽幽地立在那里”进行描摹,这是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像一个遗落的梦”则是比喻修辞。“幽幽地”“遗落的”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杨家大院的幽寂、冷落和孤独,如同被遗弃了一般,这就与它之前的热闹、繁华形成对比。

22、“像一个遗落的梦”,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考生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作答即可。9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6分)答:_答案文章以游踪为顺序,写了大院的总体布局、摆放的物品、各处木雕和人文生活,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文章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首尾呼应,层次清晰。语言简洁、典雅、平易。首尾多用短句,“廿八都古镇,浔里街”“夜色初起,山风轻袭”等句子简洁典雅,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文“形散神不散”,作者以游踪为顺序构思全文,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

23、院,中间写了在杨家大院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所呈现出来的传统精神、传统文明的欣赏,以及对杨家大院如今落寞的深深感触。分析散文语言特色,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情感等角度去鉴赏。本文语言简洁、典雅、平易,如“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跨过门槛,走进院中”“夜色初起,山风轻袭”等,“四合院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结合,使得文章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二、古代诗文阅读(34

2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江敩,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少有美誉。桂阳王休范临州,辟迎主簿,不就。尚孝武女临汝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迁安成王抚军记室、秘书丞、中书郎。敩庶祖母王氏老疾,敩视膳尝药,七十余日不解衣。及累居内官,每以侍养陈请,朝廷优其朝直。寻转安成王骠骑从事中郎。顺帝立,随府转司空长史,领临淮太守,将军如故。转太尉从事中郎。齐台建,为吏部郎。太祖即位,敩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清,启乞自

25、解。永明初,仍为豫章王太尉谘议,领录事,迁南郡王友,竟陵王司徒司马。敩好文辞,围棋第五品,为朝贵中最。迁侍中,领本州中正。司徒左长史,中正如故。五年,迁五兵尚书。明年,出为辅国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事。七年,徙为侍中,寻转都官尚书,领骁骑将军。王晏启世祖曰:“江敩令重登礼阁,兼掌六军,慈渥所覃,实有优忝。但语其事任,殆同闲辈。天旨既欲升其名位,愚谓以侍中领骁骑,望实清显,有殊纳言。”上曰:“敩常启吾,为其鼻中恶。今既以何胤、王莹还门下,故有此回换耳。”郁林即位,迁掌吏部。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敩至云龙门,托药醉吐车中而去。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

26、改领晋安王师。建武二年,卒,年四十四。遗令俭约葬,不受赙赠。诏赙钱三万,布百匹。子蒨启遵敩令,让不受。诏曰:“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赠散骑常侍、太常,谥曰敬子。(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四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B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C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D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

27、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中“风流”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项。“数”是“屡次”的意思,修饰“与”,后面不可断开,排除C项。“风流不坠”句意完整,后面应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古代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主簿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B“庶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庶”即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C“豫章”,古代区划名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所写的“豫章故郡”即沿袭此名。D“六军”,晋世以来,谓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此日六

28、军同驻马”中的“六军”一词与此同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此日六军同驻马”中的“六军”指禁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敩出身贵族,自幼受人赏识。他的母亲是公主,在小时候被皇帝召见,皇帝对他非常赏识,因此留下了美名。B江敩忠孝两全,侍亲行为至诚。他被皇帝任命为东海太守、吏部主官等职,为侍奉庶祖母和祖母,辞官而归尽心照顾。C江敩精通文艺,担任军中要职。他喜好文学辞采,精通对弈之术,先后任五兵尚书、领骁骑将军,还掌管过六军。D江敩仕途颇顺,死后仍被赏赐。他除了在安成王、竟陵王等处做官,还在朝廷任职,死后被皇帝赐予钱财和谥号。

2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侍奉庶祖母和祖母,辞官而归尽心照顾”错误,由“敩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清,启乞自解”可知,“侍奉庶祖母和祖母”错误,他是想照顾祖母,而非庶祖母;“辞官而归”错误,文中只提到他请求辞官,并没有提到他辞官成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5分)译文:_(2)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5分)译文:_答案(1)江敩小时候因为是外戚被皇上召见,孝武帝对谢庄说:“这个小孩子将会成为国家的栋梁。”(2)江敩遗留下对子孙的训诫,要求用俭

30、朴的方式送丧,遗言是出于善德,更是美好值得追怀,可以听从他的请求。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以,因为;方,将;名器,喻国家的栋梁。(2)得分点:训,训诫;送终以俭,介宾短语后置,用俭朴的方式送丧;益,更。参考译文江敩,字叔文,是济阳考城人。江敩的母亲,是宋文帝的女儿淮阳公主。江敩小时候因为是外戚被皇上召见,孝武帝对谢庄说:“这个小孩子将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少年时就备受赞誉。桂阳王刘休范驾临当地,任命他做主簿,他没有赴任。他娶了孝武帝的女儿临汝公主,拜任驸马都尉。授官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当时袁粲是丹阳尹,看见江敩感叹道:“风流不会消逝,正体现在江郎身上。”屡次和他宴饮赏

31、玩,日夜相伴。官职调为安成王抚军记室、秘书丞、中书郎。江敩的庶祖母王氏年老有病,他亲自安排饮食替她尝药,七十多天都没有解衣睡觉。等到屡次任内官,每每请求侍候奉养之职,朝廷也因为他值宿表现好而加以褒奖。不久转任安成王骠骑从事中郎。顺帝即位,跟随安成王府转任司空长史,兼任临淮太守,将军的职位还和以前一样。转任太尉从事中郎。齐王朝建立台阁,江敩为吏部郎。太祖即位,江敩因为祖母连年疾病缠身,而台阁的职位,使他不能尽侍奉孝敬之情,就上疏请求解职。永明初年,仍然做豫章王太尉谘议,领录事,迁为南郡王友,竟陵王司徒司马。江敩喜好文辞,围棋达到第五品,是朝廷官员中最出色的。迁为侍中,兼任本州中正。司徒左长史、中

32、正的职位还和以前一样。永明五年,迁为五兵尚书。第二年,出任为辅国将军、东海太守,加官秩为中二千石,管理南徐州事务。永明七年,调职为侍中,不久转为都官尚书,兼任骁骑将军。王晏向世祖启奏说:“江敩现在重新进入礼部,又兼掌管六军,享受这么优厚的待遇,实在是超乎寻常。但谈到他的职务,大概同平常之辈差不多。您的旨意既是想提升他的名位,愚臣以为担任侍中兼任骁骑,名望实在太清要尊显了,和纳言的身份不符。”皇上说:“江敩常常向我诉说,是为了他鼻子里的恶疾。现在既然已经让何胤、王莹回到门下省,所以就把江敩换了回来。”郁林王即位,江敩调动官职掌管吏部。隆昌元年,担任侍中,兼任国子祭酒。郁林王被废,朝廷大臣都被召入

33、宫中,江敩走到云龙门时,假托是因为药力喝醉了酒在车里呕吐,才得以返回。明帝即位,改任秘书监,又改任晋安王师。建武二年,去世,时年四十四岁。留下遗嘱让人俭朴安葬,不接受赠礼助丧。皇帝下令赐给助丧钱三万,布一百匹。他的儿子江蒨遵从他的遗命,推辞不肯接受。皇帝下诏说:“江敩遗留下对子孙的训诫,要求用俭朴的方式送丧,遗言是出于善德,更是美好值得追怀,可以听从他的请求。”追赠散骑常侍、太常,谥号叫敬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

34、年春)注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断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那年的春季(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九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酹:古代把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一个“锁”字,联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B上片多用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

35、漫长、沉郁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达了诗人低沉、苍凉的心绪。C下片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首就从小处着笔,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D项,“开首就从小处着笔”不正确。“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写的是九条大河流贯中国,一条铁路连接南北,从大处着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对称巧妙,显示出诗人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故“小处”应为“大处”。15词的

36、最后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词人把酒浇在滔滔的江水里,内心激动的思潮恰似长江中翻腾起伏的波涛那样高。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表明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表达出跟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含意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词人生平、写作背景及上下文来分析。“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写词人借酒浇江以表慷慨,心之潮汐胜似长江中的滚滚浪涛。由注释可知,这首词作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诗人此时满怀沉郁抱负和热

37、切期待,既对革命前途感到焦虑,又对未来充满信心。最后两句写浪花的滚滚催进,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最后以酒酹江抒革命之志,表示跟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次北固山下中,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句子是:“_,_。”(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以比喻来哀叹人生的短暂。(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将无形的愁写得有形有状;李煜更胜一筹,虞美人中“_?_”两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写出了愁思绵绵不绝。答案(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38、之一粟(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_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_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_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_声声驼铃_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_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

39、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还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虚词,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边一边虽然但却而B/即使又/却C一会儿一会儿既也而/D因为所以即便/也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根据语境,和所在句子不是因果关系,排除D项。和之间是转折关系,排除B、C

40、两项。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唯一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B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C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D作为一条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句处于段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下文写的是“丝绸之路”的线路和历史,据此排除B项;A项,“唯一”表述不准确,根据下文可知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有其他线路。D项,定语语序不当,“一

41、条”应该放在“西方文化交流的”之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明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B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C一条鲜活的丝绸之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D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既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又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鲜明”应该修改为“鲜活”。C项,用语不简洁,去掉“它

42、”;搭配不当,“一条”应改为表确指的“这条”。D项,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错误,此处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连词。20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部分内容,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王晓峰捎去5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答:_答案“家母”改为“令堂”或“令慈”;“资金”改为“费用”;“承蒙”改为“拜托”;“领受”改为“收下”;“莅临”改为“前往”。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中“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这一语境要求

43、。“家母”指自己的母亲,用错对象,应改为“令堂”或“令慈”;“资金”指经营工商业的本钱,也指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与住院费用语境不合,应改为“费用”;“承蒙”是敬辞,意思是“受到”,而这里的语境是“捎去”,应改为“拜托”;“领受”有听从、顺从之意,用在此处与请别人接受的语境不合,应改为“收下”;“莅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21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刊印一期以“创新”为主题的专刊,请你写一则刊首语。要求:要用到比喻的手法;100字左右。(6分)答:_答案(示例)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当你手捧着这一期校刊时,相信你的心中

44、会激荡起无比的欣喜、激动和骄傲!大家写下的这些“创新”的生活场面,让我们看到一朵朵花儿在校园里绽放异彩。那一篇篇创意满满的鲜活文字,凝聚着希望,洋溢着幸福,昭示着未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生动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围绕“创新”行文,同时注意“修辞”和字数的要求。此外,既然是刊物的刊首语,还要讲求文采。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最近,一位军人出身的保安在值班时,发现一女子从11楼跳楼轻生,情急之下,他随手一接,结果两人都当场死亡。这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说,太无知,不要说那么重一个人,就是半斤重的东西也足以置人于死地。也有网友说,太不理性,你救得了她

45、一时,能救得了她一世?太不值。但也有人认为,保安是军人,救人危难,是其习惯和本能;再说,见死不救,那还叫人?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某一观点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材料由热点时事和三种观点共同构成。三种观点围绕“保安救人,双双死亡”这一事件,热议的焦点集中在“该不该救”“要不要救”“值不值得救”等问题上。题目引导考生在审视中进行理性分析与表达,切实可行地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要不要救?当然要。因为“救人危难是军人的习惯与本能”,再说“见死不救,那还叫人”?从人性的角度而言,有些东西比生命本身更可贵。该不该?要救不该这样救!应该有智慧地营救,因为生命诚可贵,要理性面对危难。值不值得救?别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不是以交换来体现的。以利益来衡量不值,然而以人生意义来看,彰显了人性,传播了善意,温暖了人心,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参考立意1.理性面对危难。2有些东西比生命本身更可贵。3生命诚可贵。4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