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限时作业(二十)(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112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限时作业(二十)(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限时作业(二十)(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限时作业(二十)(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限时作业(二十)(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限时作业(二十)(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王慎之的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B2.“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

2、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答案】C3.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它们是( ) A. B. C. D. 【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而旗袍和中山装都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答案】A4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答案】B5.1912年3月(中华民国)内务、

3、教育二部为丁祭事会同通告各省电文“查民国通礼,现在尚未颁行。在未颁以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鞠躬之礼代替跪拜礼节B.平等观念取代尊卑等级观念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解析】由“拜跪”到“鞠躬”,这说明平等观念取代尊卑等级观念。【答案】B6.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由题干中“要不沾染学堂中

4、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答案】B7.下面三幅图片说明了( ) A.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 B.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的演进C.人们身份地位的变化 D.近代城市的兴起【答案】B8.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而在清末流行的竹枝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客不分男女,可怜非常挤。”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 )A.交通工具 B.社交场合 C.男女合校 D.男女合演【解析】仔细阅读题干可知竹枝词描述的是火车或轮船上的情景,故A项正确。【答案

5、】A9盛宣怀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该项发明的特点是可以远距离进行语言交流,据此可知应是电话。【答案】B10.(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月考)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舆论开放,言论自由A. B. C. D.【答案】A11.

6、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解析】仔细阅读题干可知这段文字记载的是电影。【答案】C12.右图为1929年6月6日召开的首届西湖博览会的照片。展会历时128天,参观人数达二千万,轰动浙江和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在展会上既可以买到江浙特产,也可以品尝到品种丰富的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B.从首都到杭州来参展的人们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

7、:汽车、火车、轮船C.展会上男子一般穿长袍马褂、中山装和西装;女子的服饰则以合身适体的旗袍和英姿飒爽的列宁装为主D.博览会提高了中国商品,特别是江浙产品的知名度,给萧条的民族工商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血液,大大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解析】C项中“列宁装”与“1929年”这一限定时间不符合。【答案】C13.(山东省烟台二中2011届高三月考)20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B.上海是

8、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内地与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而非东西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答案】C14.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上午5点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20分钟后,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一不幸消息。人们获知这一不幸消息主要是通过( )电影 电视 报纸 互联网A. B. C. D.【解析】相对于电影和报纸而言,电视和互联网在信息传递的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答案】D二、非选择题(15小题25分,16小题19分,共44分)15.

9、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时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

10、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在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1)在对待电灯、自来水问题上,上海人的观

11、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8分)(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相对于材料一,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何不同?(9分)(3)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中生成的新观念。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8分)【答案】(1)由恐惧到认同。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促进生活近代化;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2)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不同:材料一主要是由于电话、自来水自身的优越性。材料二则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3)新观念:崇尚西方、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看法:实现对陈腐观念的变革,

12、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丢掉了一些优秀传统。16.(山东省邹平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海从早年的一个滨江茅屋、芦苇为邻的港湾鱼镇骤然变成十里洋场市面兴盛的放洋巨口,仅用了数十年时间,它的通商贸易额很快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通商贸易口岸。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材料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

13、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材料三 在上海还陆续创建了一些轻工业企业,如面粉厂、纱厂、罐头食品厂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近现代中国社会材料四 1908年和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斗大的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尝试乘车的市民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在上述生活场景中,提取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有关信息。(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12分).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