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86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乐山一中高三中国古代史检 测 试 题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历史上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A兼并战争 B变法运动C国家统一 D赋税改革2能够正确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A分封制崩溃,出现了郡县制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用法制治理国家4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

2、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度 D颁布“推恩令”5. 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牛耕的运用 B.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兴修C.耧车的发明 D.在干旱地区使用代田法6. 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具有新的进步。例如 A.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B.马钧改进了灌溉工具翻车C.发明了便于水田耕作的曲辕犁 D.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 7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兼并战争 B.铁器的使用C. 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8贾谊(前200年一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

3、匈奴 C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9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之间的冲突 B. 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发展生产的需要 D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10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西海是指A地中海 B红海C波斯湾 D巴尔喀什湖11汉代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印支半岛南端 B波斯湾 C印度半岛南端 D非洲东海岸12.一位古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王昭君出塞是因为A. 昭君出塞不畏艰难 B. 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C. 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D. 昭君出塞加

4、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1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描绘的是 A. 汉代末开发的江南荒野 B. 北朝时期的塞外草原C. 汉朝陇西地区的农牧场 D. 三国时期的黄河流域 14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所体现出的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影响巨大 B世界领先 C高度繁荣 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1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隋朝16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最直接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越 B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C经济重心南移 D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17下列对长安城商业活动的

5、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长远角度看,“坊”和“市” 的划分限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B“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C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D长安的商业代表了古代历史上的城市商业的最高水平18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经济掠夺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确保财政收入 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19唐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这种局面是在 A贞观之时 B武则天之时 C开元盛世之时 D唐朝中后期20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 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

6、要商路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 D可到达波斯湾21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明州 B扬州 C泉州 D广州22骨力裴罗、大柞荣、皮罗阁的相同之处有 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接受唐朝中央的领导 建立起本民族的政权 曾与唐朝皇帝会盟A B C D23唐太宗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诏敕出自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皇帝24我国下列天文成就,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有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最早记录哈雷慧星 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 B、 C、 D、25对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人早一千七百年B、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C、大衍历比较准确地

7、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D、“太初历”的问世表明我国历法体系的成熟26. 北宋时期,起到分割宰相权力作用的职官主要包括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A B C D 27. 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 强干弱枝 B 防止地方专权C 加强禁军 D 防止武将专权 28.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C 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D 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29.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 青苗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募役法 D 市易法30.辽统治者采取“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

8、为了A 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B 推行民族分化的政策C 适应不同生产生活方式 D 笼络汉族地主和官僚31.与北宋少数民族并立的政权不包括A 辽 B 金 C 西夏 D 蒙古汉国32.对金的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制度是A 藩汉分治 B 科举制度 C 猛安谋克制 D 均田制3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有效控制和管辖辽阔的地域 B 根除各地割据势力C 加速元朝封建化进程的推进 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34.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最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 B 交通发达 C 对外开放 D 国家统一35. 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应包括A 有效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B 严重妨碍中

9、外文化交流C 几乎停止对外贸易活动 D 严重影响商业资本发展36.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是在A 永乐年间 B 雍正年间 C 康熙年间 D 乾隆年间37.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 防止人民反抗 B 巩固君主专制C 压制知识分子 D 加强思想控制38.清朝实行“地丁银”办法实质上是A 免除了人头税 B 地税和丁税分征C 不再征收地税 D 地税和丁税合并39.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A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 西方殖民者联合起来挑起民族矛盾支持民族分裂活动C 中央开始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 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对边疆地区管

10、辖40.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是A 传统学科出现总结性的巨著 B 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C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发展 D小说与戏剧创作出现繁荣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8分,第42题26分,第43题16分,共计60分。41、阅读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14分)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

1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补。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分别概括各材料所提出主张的核心。(10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4分) (3)、上面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为什么?(4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夜阖,盖东南

12、之极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年-396年),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年-465年)之际,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渔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二:隋唐手工业分布图和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图一:隋唐手工业分布 图二: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状况?(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影响?(8分)根据材料二图一,指出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4分)反映了隋唐经济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4分)根据材料二图二,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手工业进步的

13、典型表现?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呈现了怎样的发展地位。(2分)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年份顺治18年康熙50年乾隆27年乾隆59年全国人口约1920万约一亿约两亿约3.1亿据清史稿等史料编制材料二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俱不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0、

14、259材料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1781年),黄河“河滩地面,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摘自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2) 材料二中康熙帝的两段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4)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高三古代史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

15、C 3、C 4、B 5、A 6、 B 7、A 8、B 9、B 10.C 11、C 12、C13、B 14、D 15、 C 16、B 17、D 18、C 19、D 20、D 21、 B 22、A 23、A 24、B 25、D 26、B 27、D 28、D 29、D 30、C 31、D 32、C 33、A 34、D 35.C 36A 37. B 38、A 39、A 40、B二、非选择题: 41、(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2分)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2分);材料二主张尚贤(2分) 材料三主张无为(2分);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2分)。(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16、,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2分)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国提出了不同主张。(2分)(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2分)因为它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2分)42、状况:人口增加较多,大量土地开垦出来,物资交换发展。(4分)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战争较少;统治者的政策比较开明。(4分)影响: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4分)特点:呈现出南北大致平衡分布的局面;呈现出沿运河沿岸分布的特点。(4分)趋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运河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

17、出重大的作用。(4分)表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江南经济的中心地位逐渐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2分) 43.(1)顺治时人口不多,康熙、乾隆时人口激增。(2分)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使顺治时人口减少。由于康乾时期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口随之迅速增长;也由于摊丁入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现象大大减少。(6分)(2)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造成“食重田寡”(或“人多地少”),康熙时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已相当尖锐。(2分)(3)反映了乾隆时普遍出现了“与水争地”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庞大的过剩人口,大量人口无地可种,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盲目开荒便发生了。(4分)(4)人口增长反映了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人口过度增长又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实行节制人口和环境保护政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