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四校联考历史学科 试题卷命题:浦江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国至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7000多处,下图遗址中被龙山文化所代替的是A. B. C. D.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
2、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宗法制是井田制的基础C.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3.历史上,秦人用数百年的时间逐步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楚人经历与秦人基本相同的心理历程,在战国晚期由“蛮夷”进入华夏。吴人、越人也有与此类似的情形,时间上比秦人、楚人略晚。这说明A.春秋时秦人已融入华夏民族 B.战国时夷夏观念逐渐消失C.华夏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D.吴越文明落后于秦楚文明4.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推广郡县制,采取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是A.防止人民的反抗 B.巩固大一统局面C.维
3、护社会的稳定 D.促进文化经济发展5.西汉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较为强盛的朝代,这离不开西汉各帝王的努力,对于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剪除异姓王 设立西域都护府 设立五经博士 平定七国叛乱A. B. C. D.6.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为此汉武帝A.谴使西域,开辟丝路 B.与民休息,轻徭薄赋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7.“晋归义羌侯”金印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是西晋王朝颁给地处西北,归顺中原的羌族部落酋领的印信。据此可知A.西晋王朝实现了短暂统一 B.西晋与羌族友好交往C.西
4、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 D.西晋统治区域扩大8.京杭大运河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兴修,它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时期,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时期。下列属于运河萌芽阶段沟通江淮水系的是A.邗沟 B.灵渠C.永济渠 D.通济渠9.(北)魏书世宗纪记载正始二年诏:“任贤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由此可知,该制度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重视对品行的考察C.提升了庶族的地位 D.维护了士族的特权10.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和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
5、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这种变化反映了唐朝A.商品经济发展 B.人口流动性加强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11.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书中写道,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河朔地区州县行政区划的改易和废置、官吏员额的增减,唐廷的敕令起一定作用。由此可知唐朝藩镇A.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 B.实现对中央控制C.控制地方财政 D.维护中央集权12.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禁军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表明宋代的目的是A.崇文抑武,加强集权 B.守内虚外,防止割据C.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13.神宗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
6、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A.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 B.基于辽境内政治经济不平衡C.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 D.旨在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14.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下列属于宋朝经济领域进步表现的是A.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B.稻麦复种制的普及C.纸币开始出现 D.青花瓷生产15.这部兼论中国南北地区的农业,概述了古代农业生产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并用占全书五分之四的篇幅,描述了257种农具、农业机械和生活用具的构造、来源、演变和使用方法。据此可知该书最有可能是A.氾胜
7、之书 B.齐名要术 C.农书 D.四民月令16.明朝注重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针对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于明代的管理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地设奴儿干都司,管理蒙古各部 B.册封地首领,与其订立和议C.在地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D.在地设宣政院管理军政事务17.明朝中期常熟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入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谭晓的致富反映了当时A.一些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
8、芽 B.江南等地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C.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商品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形式18.明代一位思想家这样阐述他的“良知”概念“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A.主张探究万物,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B.强调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C.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D.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19.明清史讲义对雍正帝评价颇高:“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唯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下列现象存在于雍正帝在位期间的有设立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利用奏折制度,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大规模“改土归流”,推动西南的经济发
9、展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强化了对西藏的统治A. B. C. D.20.英国人马尔丁说:“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底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欲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国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这段史料无法论证A.鸦片贸易的非正义性 B.虎门销烟的必要性C.鸦片对国人的危害性 D.鸦片战争的必然性21.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的商品输入 B.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成就C.维护了中英的正
10、常贸易 D.侵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22.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由此可见,曾国藩推行洋务意在A.保障国内外安全 B.改变封建专制制度C.尝试实现现代化 D.应对西北边疆危机23.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也从未停息。以下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 广州黄花岗起义 三元里抗英 义和团运动A. B. C. D.24.“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
11、,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A.“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C.“东南互保”维护了南方各省的和平与安全D.义和团运动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5.孙中山在1904年的演讲中大声疾呼:“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致力于A.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B.撰写革命军,论证实行革命的必然性C.创建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D.成立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26.下表罗列的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最高军政长官的背景,据此可知,
12、辛亥革命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人5人咨议局议长3人原巡抚3人原布政使1人原提督1人原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A.是自上而下的革命 B.得到较多官员支持C.存在一定的妥协性 D.未能完成既定目标27.1919年,针对包办婚姻,有女子表示:“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她的言论表明A.新文化运动促进妇女思想解放 B.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传统礼教遭到女性的广泛反对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正发生改变28.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不说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
13、,也就不能说得清楚。”毛泽东如此重视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之间的关系,是因为五四运动A.是一场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爱国革命运动B.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凝聚了人民的强大力量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理论上组织上的准备29.“(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A.集中全力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B.明确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纠正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30.1935
14、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中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这一行为A.促使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B.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助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体现抗日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5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
15、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材料二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地理方位具体措施东南地区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地区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西北地区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西藏地区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汉武帝积极开拓疆域的强有力措施。用一句话概括西汉经略边疆的作用。(5分)(2)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立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简述清政府管理边疆政策的特点。(7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炮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
17、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材料二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 “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反割台斗争中留台清军的首领,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8、,概括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不同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邹容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愿望反映的社会现实。(7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 “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材料二相对来说,在中共中央机关管辖范围内外活动的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受党内斗争的
19、影响。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大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游击战术,发动了“平均主义”的土地革命。他们在不依靠共产国际或驻上海党领导人之帮助或指导的情况下,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想纵深发展,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号召学生“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12月27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角度阐述五四运动的性质。(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名称,并概括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