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李丽 审稿人:张敏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
2、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经历物质的量等概念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2)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
3、常数的理解难点: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四、学情分析: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但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认识、个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产生认知矛盾,恰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认真填写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分,找出自己的疑惑点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充分备课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分小组
4、探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这里有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我们如何知道盐的质量,绳子的长度以及这瓶水中的水分子数?(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物质的量的含义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摩尔的含义是什么?物质的量与摩尔之间的关系?精讲点拨 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四个字不能拆分,任意加字、减字、改字物质的量和摩尔用于表示微观粒子。用摩尔表示微观粒子要用化学式注明粒子的种类。练习:1、1mol H2O含水分子的个数( ) 2、 0.5mol H2O含水分子的个数( ) 3、6.021023个水分子是( )mol4、3.011023个水分
5、子是( )mol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活动:练习:1molH2O的质量是( )9gH2O的物质的量是( )1molAl的质量是( )54gAl的物质的量是( )小组交流 动手练习探究点二:通过练习让同学们推导出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的能力(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 4、表述规则:2、单位(mol) 5 、表达式:3、阿伏加德罗常数(NA) 6、摩尔质量(M)十、教学反思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的逻辑思维训练,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转换要求较高,因此可以将概念理解和解
6、题训练两者的有机结合,本节课中的问题设置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之间的联系互化,在教学中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探究环境,无疑会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极大的帮助。本节课通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有一瓶水的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这对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是有一定帮助的。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比较多,相对于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而一节课中无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这需要在以后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十一、参考答案:6.021023 3.011023 1 0.518g 0.5mol 27g 2mol.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