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群光头男孩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单元首篇课文,本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课文以“光头”为线索分为两个部分。本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旨在教育学生:体会出外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设计理念: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主要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从而体会出外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群男孩儿为帮助伙伴找回信心和快乐,而自发的剃光了头发。引导学生体会美不美不在外表,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并会写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教学重点:理解一群男孩儿剃光头发的原因,体会美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老师这一头乌黑的头发,你们喜欢吗?如果我把他剃光了会怎样?为什么?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这样一群男孩子他们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一头金发头发剃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发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一所小学上的故事。(板书:一群光头男孩儿)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3、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布莱恩和同学们为什么会变成光头男孩儿?预设(1)布莱恩生病了,进行药物治疗,他飘亮的金发全部掉光了。(2)因为布莱恩头发掉光了,他很难过,躲在家里不愿上学。同学们为了让布莱恩不感到自卑,所以都剃光了头。(3)为了不想让布莱恩成为学校里的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同学们就都剃光了头发来陪他。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掉”“剃”。 三、精读课文,深化认知(一)、体会布莱恩的难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由于进行药物治疗,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光了。”看图:从他的表情来看他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2)布莱恩的病好了吗?(好了
4、)布莱恩的病虽然好了,但他的金发都掉光了,此时他难过、自卑、不想见人。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出布莱恩当时心情很不好,很自卑的。(难过极了、躲、不愿意见、不愿意去)从“难过极了”“躲”“不愿意去”“不愿意见”这些词我们能体会出当时布莱恩很难过、很自卑。那就让我们带着布莱恩难过的心情一起把第1、2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一遍。(3) 学生自由练习读,找同学读一读,一定要读出布来恩伤心、难过的心情。 (二)、体会同学们的关爱。 1、学习3、4自然段。 (1)布莱恩的病牵动着同学们的心,他们想让布莱恩快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指名读3、4自然段。(2)男孩们的金发是“剃”的,而布来恩的金发是“掉
5、”的,从这两个词中,你想到了什么?(3)为了布莱特,男孩们把自己变丑了,你佩服他们吗?为什么? 小结:我佩服这群男孩的勇气,但我最佩服第一个小男孩,是他想出了好点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话吧。带着佩服的心读读课文。(4)语句训练。(课件) 1布莱恩不再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布莱恩不会 ,就会 。 生:布莱恩不再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布莱恩不会不愿意上学,就会主动上学。 生:布莱恩不再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布莱恩不会整天躲在家里,就会主动跟小朋友玩儿。 2因为同学们从心里替布莱恩着想,所以有了一个光头男孩,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同学们说“ 。”生:我要剃光头,让布莱恩出来玩儿。生:我要
6、剃光头,让布莱恩不再自卑。生:我要剃光头,让布莱恩知道我没有嫌弃他。 正是因为有小伙伴们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美丽、柔软的金发,他们想用自己丑陋的光头换回布莱恩的笑容。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啊!让我们带着对一群光头男孩儿的敬佩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5自然段 (1)第四天早晨,这一群光头男孩来到布莱恩家门口,他们叫着布莱恩的名字,如果你就是布莱恩,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齐读读5自然段。(2)孩子们相拥在一起,这动人的场面真是令人感动,这个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省略了孩子们见面后互相说的想念,关怀的心里话。)随文小练笔。同学们和布莱恩见面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
7、什么?请同学们想象写一段话,把省略号省略的的内容写出来。预设:布莱恩和伙伴们相拥在一起,布莱恩高兴地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以后我再也不把自己关起来了!我要和你们在一起。”一个伙伴说:“布莱恩,你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不许你掉队。”另一个小伙伴说:“布莱恩,我们爱你!”他们手拉着手向学校跑去。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1、学完了故事,现在你还觉得这群男孩的光头丑吗?(板书:美)他们丑在哪呢?美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讨论。孩子们之间传递的是什么?(是同学之间纯真的友情,兄弟般的真情。)小结:是呀,孩子们用最单纯的方式诠释了美的真谛,“光头”与心灵的光辉相映,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美并不只表现于外表,心
8、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了吗?让我们怀揣一颗爱心,到生活中去传递这份真情,这份友情,这份美的真谛!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小诗。 我愿去当清洁工,换回城市美的容颜。 我愿去 ,换回 。 我愿去 ,换回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我愿去 ,换回 。 我愿去 ,换回 。 五、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故事,让我们体会到美并不只表现于外表,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古人云: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阳光,充满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