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振长策而御宇内D或师焉,或不焉解析:选C。A.生性;B.无毋;D.不否。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B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度长絜大 絜:衡量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普通奋六世之余烈 奋:发扬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解析:选C。等闲:随随便便。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内立法度,务耕织卒起不意,尽失其度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主人忘归客不发C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佛印绝类弥勒解析:选C。A.制度/风度,气度,常态。B项,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出发。C.以为师。D.停止/副词,很,非常。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吾属今为之虏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解析:选B。A.介词,把/连词,表目的关系。B.均为介词,被。C.介词,从/介词,被。D.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5对下列各句中的“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3、生于吾乎?(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不同,相同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 D相同,不同解析:选B。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介词,译为“比”;句末语助词,译为“呢”;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6下列各句加点实词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赢粮而景从A吾从而师之B却匈奴七百余里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谨庠序之教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的意动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D.形容词作动词。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斯天下之民至焉C宽厚而爱人D吾从而师之解析:选B。B项“天下”指人们能认识到的所有区域。A项“
4、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为“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C项“爱人”古义为“爱护人民”;今义为“指夫妻双方中的一方”。D项“从而”古义为“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今义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C不拘于时,学于余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项是省略句;C项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9翻译下面的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_(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5、也。译文:_(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_(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_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没有过错了。(2)一个平民发动起义竟使秦朝的宗庙被毁坏,(连皇帝)自身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不施行仁义(的政策),而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就截然)不同了啊。(3)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4)(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5)这样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
6、,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10名句默写。(1) 李白在_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_。”(2)如何四纪为天子,_。(3)_,_!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百有余年矣。(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7)座中泣下谁最多?_。(8)弦弦掩抑声声思,_。(9)吾尝终日而思矣,_;吾尝跂而望矣,_。(10)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_,_。(11)锦城虽云乐,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2)爱其子,_;于其身也,_,惑矣。答案:(1)蜀道难可以横绝峨眉巅(2)不及卢家有莫愁(3
7、)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4)序八州而朝同列(5)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6)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7)江州司马青衫湿(8)似诉平生不得志(9)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0)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1)不如早还家(1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二、阅读鉴赏(一)诗歌鉴赏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注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注】兰桡:船桨的美称,代指船。(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白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你更欣
8、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答:_答案:(1)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之情。(2)原句好。“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吹”“满”,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改句好。“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作者悲愁的心境。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
9、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
10、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预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
11、,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宋史包拯传有删节)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第归,杀而鬻之第:只管B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C出知建昌县 知:了解D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去解析:选C。知:任知县。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里中父老数来劝勉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B久之,赴调,知天长县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以父母皆老,辞不就以故河塞不通D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
12、贵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解析:选D。A.两个“数”都是“屡次、多次”的意思;B.两个“之”都是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C.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D.前一个“缘”是“借的名义”的意思;后一个“缘”是“沿着”的意思。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包拯侍父母极孝,父母相继亡故后,他在墓前筑草庐而居,终日痛苦丧气,一直不肯离开。B包拯为政清廉,处处为老百姓考虑,连妇女孩童都知道他的名字,不畏权贵,在打击有不法行为的权贵时毫不留情。C包拯为国尽忠,直言不隐,多次向朝廷建言献策,甚至把魏征的三篇奏疏献给皇帝让他作为座右铭和借鉴。D包拯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是对人却很宽厚,总是以忠厚
13、宽恕之道推行政务。解析:选A。原文中的“终丧”是“到守丧期满”的意思,而不是“终日痛苦”。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译文:_(2)臣不才备位,乞预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译文:_答案:(1)雄州城新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诱我国叛逆之人来刺探边疆情报呀?(2)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考虑。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
14、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15、。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让典礼官对包拯说:“雄州城新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诱我国叛逆之人来刺探边疆情报呀?”包拯说:“涿州城也曾经开过便门,刺探边境情报何必用开便门的方式呢?”那人于是无言以对。契丹在边境附近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洺、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都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解州盐法往往给百姓造成负担,包拯前往经营治理,请求朝廷全部进行通商贸易。包拯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议论和斥责受宠信的权臣,请求朝廷废止所有内授官职等不正当的恩宠。又罗列上陈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
16、,希望皇帝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和借鉴。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
17、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考虑。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