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0312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

2、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 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

3、,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

4、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

5、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C.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D.

6、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材料翔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古建筑这一观点。C.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

7、器用。B.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答案】1. D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

8、然失色,土里土气”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文中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建筑”。B项,“轻观赏价值”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C项,“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的表述是“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第七段的表述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文中说的是“一座

9、哥特式大教堂”。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错误。从文章来看,文中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而是两者各有特色。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10、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第三段说“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而第四段说的是“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这是说“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决定“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而不是决定“中西方古建

11、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实为文化选择”。故选B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

12、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

13、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

14、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漆树的眼泪我家在大山深处,离家不远有一个叫苜蓿坝的地方,那里长着一种叫作漆树的树木。大大小小的漆树长在半是石块半是泥土的混合土壤中,有碗口那么粗的,也有手腕那么粗的。黑黝黝的皮很厚实地趴在树干上,一旦把皮剥开,就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这就是能咬人的漆液。好多对漆树过敏的人,一看到这乳白色汁液就心里发麻。大滴大滴的汁液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像是谁被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个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眶。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我亲眼看见漆树哭泣,是在苜蓿坝放牧的时候。几个外乡人不知何时来到我们村子,村里人很亲近地与他们搭讪。他们在各山各岭

15、转悠着,那天到了苜蓿坝,突然大动干戈,对漆树动起手术来。我看见漆树冒出浓浓的汁液,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在我心里翻腾,刺激着我,呼唤着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漆树的疼痛。植物一旦遇到伤害,无法喊出声音,只能用自己的本能做着力所能及的弥补。在渗出汁液的那一瞬间,漆树迅速做出选择,集聚力量开始修复被割裂的皮肤。那些外乡人拿出大塑料桶,让汁液慢慢地流到桶里,割了一棵又一棵,直到桶盛得满满的才罢休。“为什么只割漆树,其他树不割呢?”我满含着对漆树的同情问那些外乡人。“漆树的汁液是宝贝呀!”我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怅然若失。一棵棵伤痕累累的漆树无声地抗议着,一个郁郁葱葱的坝子几天工夫便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漆树身上

16、布满了刀伤,从树根开始,直延伸到细小的枝干,几乎所有的皮肤都被割破了,一个个伤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我在心里嘀咕:“漆树会不会死?那些外乡人要漆树的汁液做什么?”我后来知道那些外乡人来自四川,他们把漆树的汁液收集起来,经过几道程序,提炼纯度很高的漆。这种漆不添加其他成分,又叫土漆、生漆。用这种漆漆过的家具,油光可鉴,而且不褪色,表面还耐高温。漆树的眼泪映射在家具上,成为家具的眼晴。漆树的眼泪被提取后,却在家具的表面重生。每当我看见用土漆漆得光亮无比的家具时,总会想到苜蓿坝那一坝漆树的命运。人类为了撷取自身需要的东西,完全不顾植物的感受。再次去苜蓿坝放牧时,原本以为死亡的漆树会大煞风景。但当我

17、们纵着骡马来到苜蓿坝时,却看见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漆树,原来的伤痕处长出了厚厚的痂。我抚摸着伤痕,想象着漆树被割伤后,是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其中又有多少艰难。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可是漆树被割破树皮提取汁液后还能生存下来。对割破树皮这件事,漆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漆树的眼泪,不是哭泣后的残余物,而是新生命的一种见证。(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交代漆树的生长环境和状态,其中“趴”写出漆树树皮紧紧裹着树干的情态,“咬人”用拟人手法写出漆液的黏性之大。B. “漆树的眼泪映射在家具上,成为家具的眼睛”“在家具的表面重生”,

18、形象地写出了家具被漆过生漆后的光亮,突出了漆树的价值。C. 看到外乡人割破漆树树皮收集漆液,“我”怅然若失,因为漆树不仅是“我”的朋友,也是故乡的财产,是属于家乡人的。D. 全文围绕着“漆树的眼泪”来组织内容,先后写了漆树的眼泪咬人、漆树流泪、漆树流泪后结痂重生,体现出漆树顽强的生命力。5. 请简要赏析文章画横线的段落。6. 作者从漆树树皮被人割开流出汁液这件事得到哪些感悟?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答案】4. C 5. 文段通过比喻手法,写出了漆树的树皮被割开后,汁液慢慢渗出的状态;通过比拟手法,写出了漆树受到伤害的程度之深、痛苦之大、时间之长。表达了作者对漆树受到伤害的同情以及对人们伤害漆树

19、这一行为的愤怒之情。 6. 受到伤害时,应该力所能及地弥补,要集聚所有力量修复伤口。无论受到多少伤害,都要积极生活下去。受到伤害后流泪不是软弱的表现,只要生命力足够强大,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理解和品味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我怅然若失,因为也是故乡的财产,是属于家乡人的”有误,“也是故乡的财产,是属于家乡人的”错误,从文中来看,“我”的“怅然若失”是看到漆树受到伤害后的感伤,并没有“财产”的想法。故选C。这篇文

20、章蕴含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我在命制这道题时,主要从散文的结构、形象、线索、语言等方面,考查考生对散文的分析、鉴赏能力,并注意从整体与局部两个角度进行选项的设置。高考重点考查的散文有三类:写景状物类,内容上分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喻理三种,需要重点把我景物的特点、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的作者情感等;写人叙事类,要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议论抒情类,要把握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文章画横线的段落”,这是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三个方面的

21、内容:表现手法、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大滴大滴的汁液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像是谁被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个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眶。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漆树树皮被割开后汁液渗出的情景,“汁液像泪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树流出“汁液”是“哭”,这是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这两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作者对漆树受到伤害的同情;另外,还可以从作者对割漆树这种行为的愤怒情感入手分析。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

22、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 ;表现手法(次之) ;表达方式(其次) ; 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考生可以从比喻、比拟的修辞角度分析鉴赏。【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从漆树树皮被人割开流出汁液这件事得到哪些感悟?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23、回答问题,注意把握文本中描写漆树受到伤害后的具体语句,然后根据作者的表述从人生的角度加以概括和升华;比如“植物一旦遇到伤害集聚力量开始修复被割裂的皮肤”表明漆树没有因为受到伤害而自怨自艾,而是努力修复自己;“却看见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漆树,原来的伤痕处长出了厚厚的痴”说明漆树的顽强,受到伤害后依然积极地生活下去;“漆树的眼泪,不是哭泣后的残余物,而是新生命的一种见证“表现了漆树生命力的强大,将代表软弱的眼泪变成对新的生命力的见证。谈感受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点,此考点灵活多变,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准确流畅

24、,条理要清晰。(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材料二河南商丘市虞城的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

25、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材料三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

26、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 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材料四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

27、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这些扶贫

28、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B.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

29、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C. 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D. 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进化,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积极引进了牛心柿深加工项目,柿子产业链条得以完善和壮大。B. 精准扶贫需要把握“贫”的根源所在,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重,事事依靠政府。C. 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

30、援助,肯定是难以脱贫的,所以精准扶贫既要“输血”,还要让当地学会“造血”。D. 虽然脱贫攻坚进展喜人,但一些帮扶干部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使得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9. 阅读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目前怎样才能做好“精准扶贫”。【答案】7. C 8. C 9. 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地方优势。提高扶贫者的知识素养。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功利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培育贫困户脱贫的能力,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31、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产生偷懒现象”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懒”指的是扶贫对象,不是扶贫干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还积极引进了牛心柿深加工项目”说法不符合原文,将未然变已然,原文是“将积极引进牛

32、心柿深加工项目”;B项,“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重,事事依靠政府”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材料二说“河南商丘市虞城的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D项,“但一些帮扶干部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使得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材料四,原文是“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真题把

33、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简要概括我国目前怎样才能做好“精准扶贫”。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题干所给的四则材料,仔细阅读这四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

34、,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

35、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我国目前怎样才能做好“精准扶贫”。【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

36、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综合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分条进行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

37、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

38、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易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邪?”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

39、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所为拟于桀纣也 拟:类似B. 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机:关键C. 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兵:武器D. 乃躬率以俭约 率:率先11.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

40、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B.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C.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D.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龚遂有大节。对昌邑王的不正行为敢于指正,以至昌邑王畏惧他。昌邑王亲近群小,吃喝玩乐,赏赐无度,在龚遂的规劝下也曾有过改正的行为。B. 龚遂通晓国事

41、。他对渤海动乱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汉宣帝赞赏他,不但让他担任渤海太守,还赏赐黄金,为他增派驿车。C. 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最终辖区内的盗贼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D. 龚遂体恤百姓。他对渤海采取慢治理的方式,发粮食赈济贫民,选用好官吏来管理,鼓励百姓务农,百姓的生活都富足起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2)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易焉。【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

42、!希望(大王)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昌邑王让左右侍从回避(后),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2)皇帝召见他,他身材矮小,宣帝自远处看见,认为与听说的不符,内心瞧不起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乃躬率以俭约”的意思是“于是他便亲自做表率”,所以“率”的意思是“做表率”。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

43、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王”“位”“昌邑群臣”“遂”“中尉王阳”“髡”“城旦”,虚词“以”“于”“唯”“与”“为”,“昌邑群臣”意思是“原昌邑群臣”,为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皆诛”承前省略主语“昌邑群臣”,意思是“都被处死”,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昌邑王即位二十七天,最终因淫乱而被废黜。原昌邑群臣因犯“陷大王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因为这)被杀掉的有二百多人,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被剃去头发服徭役。句子可

44、以断开为: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他对渤海动乱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汉宣帝赞赏他,不但让他担任渤海太守,还赏赐黄金,为他增派驿车”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汉宣王任他为渤海太守在先,然后召见龚遂,听龚遂分析对渤海动乱的原因进行分析,感觉其分析很透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45、。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痛”,为而痛心;“辟”,使避开;“左右”,指左右侍从;“所以”,的原因;“为”,动词,做;“无道”,指无道之事;“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2)中“召见”省略主语“皇帝”和宾语“他”,翻译时补齐;“形貌”,指身材;“副”,符合;“不副所闻”,指与听说的不符;“心内”,内心;“易”,轻视,瞧不起;“焉”,代词,他;“心内易焉

46、”,内心瞧不起他。【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龚遂为人忠诚厚道,刚毅有节操,在朝堂内对昌邑王进行规谏,在朝堂外批评

47、昌邑王的太傅、丞相等左右大臣,引经据义,痛陈祸福,(有时甚至)到了落泪的地步,正言直谏没有丝毫懈怠。当面指责昌邑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捂着耳朵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昌邑王曾经长期与养马驾车、宰杀牲畜的奴仆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龚遂入宫拜谒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左右侍从见此情景都禁不住流下眼泪。昌邑王说:“郎中令为什么哭泣?”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希望(大王)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昌邑王让左右侍从回避(后),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昌邑王说:“不知道。”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谀臣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

48、为与桀纣一样,而侯得却认为可以与尧舜相比。胶西王很喜欢他的谄谀之辞,曾经与他起居一处,只听侯得的话,以致落到亡国的下场。如今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各种恶习,这是存亡的关键,您不可以不谨慎啊。请允许我选择一些通经术有品行的侍从郎官与您共处,平时起居多诵读诗书,熟悉礼仪,应该大有益处。”昌邑王答应了。龚遂就推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奉昌邑王,过了几天,昌邑王就把张安等人逐走了。(后来)赶上汉昭帝驾崩,(因为)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承嗣即位,他原先的官属都征召入京。昌邑王即位二十七天,最终因淫乱而被废黜。原昌邑群臣因犯“陷大王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因为这)被杀掉的有二百多人,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

49、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被剃去头发服徭役。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邻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自远处看见,认为龚遂与所听说的不符,心中对他有轻视之感,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困,而(当地的)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渤海岸边耍弄耍弄罢了。现在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

50、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外加赏赐黄金给龚遂,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到了,(便)派兵来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传达文书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罢去。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是盗贼。龚遂单独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都散去了。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

51、实行安抚管理。龚遂发现渤海郡一带的风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亲自做表率。追求俭朴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足充实。诉讼停止了。过了几年,宣帝因为龚遂年老不能担任公卿,让他担任水衡都尉一职。宣帝很看重他,龚遂在官任上寿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下列小题。岁 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

52、(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句“岁暮”一词,表面指时序岁末,也可指作者进入人生暮年,还可指唐帝国由盛转衰,给人以凄凉之感。B. “还”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语言平常,但辞警意丰,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耐人咀嚼。C. “烟尘”喻指战争,与“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事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D. 面对国难诗人置生死于度外,“济时敢爱死”是诗人崇高的责任感的体现,与朝廷之臣无人请缨形成鲜明的对比。E. 这首诗与登高为杜甫同一时期所作,两首诗的内容、感情、结构,甚至语言风格都是相同的。15

53、.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包含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答案】14. CE 15. 岁末暮年,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感。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的悲愤。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政治上被冷落,报国愿望难以实现的悲伤。【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C项,“烟尘喻指战争”说法错误,“烟尘

54、”借代,指战争。E项,“两首诗的内容、感情、结构,甚至语言风格都是相同的”说法错误,这两首诗结构不同,内容、情感不完全一致。故选CE。【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包含诗人哪些思想感情。包含诗人哪些思想情感,可以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诗句对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

55、析得出。比如“岁暮远为客”抒发了岁末暮年,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感。“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既抒发了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的悲愤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疏救房培,诗人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尚且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和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表达了诗人报国愿望难以实现的悲伤之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

56、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包含诗人哪些思想感情,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

57、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一句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是:_,_,_。(3)借古讽今是古人写文章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朝的统治者。【答案】 (1). 浔阳江头夜送客 (2). 乱石穿空 (3). 惊涛拍岸 (4). 卷起千堆雪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

58、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浔、鉴。【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

59、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表达题 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晚年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在第三轮客战广东队受伤后,拉杜已经缺席了四

60、场比赛,整整休息了10天,不光是球迷等得焦急,连他自己都刻不容缓要上场了。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校园欺凌只能私了。 在这两次版权纠纷中,该公司基本上是用同样的套路,起初作壁上观,表现得很中立,之后看哪边赢了,就突然站起来支持,坐收渔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

61、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此处是说陈寅恪先生因为眼疾,只能口述,让助手记述口述内容,完成创作。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使用正确。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此处是说全球性大灾难不久就会来临,属于褒贬不当。刻不容缓: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此句是说拉杜已经缺席了四场比赛,休息了10天,不光是球迷等得焦急,连他自己也着急要上场了。此处没有形势紧迫之意,不符合语境。投鼠忌器:投:

62、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使用正确。作壁上观:壁,壁垒,即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使用正确。故选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

63、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老旧社区景观改造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街心花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活动场所不足的局限。B.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C. 央视在借用中国诗词大会形式的基础上,经过增加题型、聘请名家参与等多方面准备,中国戏曲大会终

64、于在日前惊艳亮相。D. 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得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以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的宝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搭配不当,“弥补”和“局限”搭配不当,可将“局限”改为“缺陷”。C项,中途易辙,“央视”没有说完,后面变成中国戏曲大会了,

65、可把“央视”调至“中国戏曲大会”前。D项,不合逻辑,“连续第四次”不合逻辑,可删去“第”。故选B。19.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A. 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B. 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C. 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

66、独演出。D. 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生动语言转化为平实语言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白“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含义,根据要求选出答案。“平实语言”就是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生动语言”就是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语段,理解语段意思,然后找出要进行转化的句子仔细阅读,分析句子特点,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转化。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本题要求选出“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仔细阅读语段,语段介绍的内容是“陈佩斯的喜剧”,语段首先介绍了他创办的喜剧,然后介绍陈佩斯不参加春晚

67、的原因。再来分析要转化为平实语言的句子“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戏剧作品”比喻成“羊肉串”“糖葫芦”。结合语段中的语句“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和陈佩斯的形象化比喻以及平实语言的要求,可以发现:A项,“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改变了句子的含义;B项,“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改变了句子的含义;D项,“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不符合平实语言的要求。故选C。20.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等三所高校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数据如下。仔

68、细读图并回答问题。(1)图中反映了怎样的民意? (不超过30字)(2)假如你是记者,针对“扶不扶”的问题进行街头采访,遇到下面两个人的回答,你将怎样劝导? 【甲:一脸冷漠】我不去扶。又不是我家老人,关我什么事。【乙:面带犹豫】我很想扶,但是人心难测啊。要是老人赖上我,可是麻烦了。【答案】(1)针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绝大多数人认为该扶起老人;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是怕惹祸上身。(2)示例:(劝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但我们还是扶一把吧。社会需要正能量,我们扶起的不仅是老人,还有我们的人心。(劝乙)放心吧,相信人心都是向善的。再说,我们的社会还是有法律保障的,您的爱心

69、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徽标、解说图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表文转换。表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考生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表,不放过图表的文字,然后看图中数字内容,明确图表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题要求图中反映了怎样的民意。题干指出图一调查的是“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根据图一表中的数据64.8%,可以用“针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绝大多数人认为该扶起老人”作转述。图二调查的是“不扶老人主要原因”,根据图中数据87.4%,

70、可以用“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是怕惹祸上身”作转述。(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也就是语言表达的要求,根据语言表达的要求,一步步进行语言表达即可。本题要求针对“扶不扶”的问题,对两个人的回答进行劝导。甲是一脸冷漠说:“我不去扶。又不是我家老人,关我什么事。”乙是面带犹豫说:“我很想扶,但是人心难测啊。要是老人赖上我,可是麻烦了。”劝导二人去扶摔倒的老人,要针对二人不同的态度表现,有针对性去劝说。劝导甲,要针对其冷漠,可从弘扬传统美德、社会需要正能量等角度进行劝说;劝导乙,要针对其思想顾虑,可从人心向善、群众有眼、法律保障等角度进行劝说。【点睛】表文转换题答题步骤

71、: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 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 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 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 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

72、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21.请仿照划线句子的格式,另举两个典型事例论证所给观点。在社会上真正找到自己位置,并获得成功的例子是不少的。班超原先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吏,他不甘忍受这种生活的摆布,怀着一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立下了赫赫战功。【答案】答案示例:契诃夫先前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医生,他终于克制不住满腔沸腾着的创作激情,怀着一份执著,毅然弃医从文,写下了洋洋巨卷。鲁迅先生先前也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医生,他终于看清了医学救国的

73、无望,怀着一份责任,毅然弃医从文,写下了惊世鸿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要求仿照划线句子的格式,另举两个典型事例论证所给观点。所要证明的观点是“在社会上真正找到自己位置,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划线的句子“班超原先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吏,他不甘忍受这种生活的摆布,怀着一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立下了赫赫战功。”仔细阅分析划线的句子,可以得出其句式特点是“(人名)原先只是一个的,他,怀着一份,毅然,(取得什么成就)”,按照这一句式特点,选取自己熟悉且能证明“在社会上真正找到自己位置,并获得成功”的名人例子,进行句

74、子仿写。比如:齐白石原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他不甘度过这种平庸的日子,怀着对艺术的挚爱,毅然提起画笔,最终成为一代宗师;法拉第原来只是出身贫寒的装订书籍的普通工人,他不愿碌碌无为,怀着对科学的景仰,毅然钻入知识的海洋,最终步入了科学的圣殿。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段时间,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推出,它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夏瑜、华老栓、闰土、康大叔等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面市就受到强烈批评,现已下线。请以“鲁迅,我想对你说”或“网

75、友(游友),我想对你说”或“给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不能拿鲁迅当商业噱头给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的一封信手游产品设计师:您好!鲁迅作品的特质决定了它们不适宜改编成以娱乐为追求的游戏产品。将鲁迅的话套用到一款游戏产品中的做法,实际上瓦解了鲁迅作品的深刻意义,所体现的只是目前弥漫在电子游戏产业中的一种恶劣趣味。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文艺界、媒体界、出版界、戏剧界、展览界等,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纪念鲁迅的活动,向这位思想文化巨擘致敬。但是,有的人却将鲁迅视

76、作噱头、看成商机,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激烈批评,现已下线。用电子游戏来演绎鲁迅可不可以?答案是肯定的。电子游戏出现以后,一直很有市场,现已成为吸金量可观的产业。一些游戏公司挑选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文学形象改编成游戏作品,不仅丰富了游戏题材,也有助于这些作品的传播。但是,将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植入游戏产品,需要保持慎重的态度。鲁迅的小说以深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国民性中的弱点见长,其中的一些人物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不仅

77、毫无侠性,而且是悲剧人物。让他们以侠客形象出现在游戏中,如果尊重原著题旨,这款游戏就玩不下去,如果按侠客的套路来重塑这些人物,就构成了与鲁迅原著完全相反的观感。这样的游戏产品实际上是对鲁迅作品的颠覆,是对鲁迅的不尊重。作为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电子游戏进行经典文学作品二度开发,将合适的文学元素嫁接到游戏中本无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改编必须是在尊重原著形象的基础上完成的,不能对原著形象进行颠覆。以中国的几部古典名著而论,三国演义西游记比较适合改编成游戏产品,它们的历史战争和神仙魔怪题材与电子游戏所要达到的竞技、魔怪效果比较切合,而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就不大适合改编成游戏产品,因为这两部名著所表现的

78、儿女情长和社会风俗与游戏所要达到的效果有很大距离。鲁迅作品是艺术创造进行二度开发的一座富矿。但是,鲁迅作品的特质决定了它们不适宜改编成以娱乐为追求的游戏产品。将鲁迅作品改编成游戏,是商家基于自身利益而制造的一个商业噱头。“鲁迅群侠传”在开篇就号召“不愿辗转麻木生活”的玩家做“勇敢的战士”,这种将鲁迅的话套用到一款游戏产品中的做法,实际上瓦解了鲁迅作品的深刻意义,所体现的只是目前弥漫在电子游戏产业中的一种恶劣趣味。以此来对青少年进行鲁迅作品的启蒙,会产生严重的误导鲁迅不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只是电子游戏中的一个IP。鲁迅的作品穿越了时代,一直到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文学的温暖。对于他留

79、下的文学遗产,我们应该特别珍视。面对鲁迅作品这座高山,如果电子游戏开发者暂时找不到正确的表达方式,那么选择放弃,来维护对鲁迅的敬意,无疑是正确的态度。此致:敬礼!考生:某某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十副标题”型的作文题,材料提供作文话题缘起于背景,副标题预设写作对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玩物丧志”之风当警惕,当下中国,年轻一代应尊重并传承鲁迅思想,增强忧 患意识;(2)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深人人心,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应尊重大众的审美共识,不可肆意颠覆、解构;(3)纪念鲁迅,最好的方式是直接阅读他的作品,在深度阅读中理解鲁迅思想,弘扬鲁迅精

80、神;(4)“鲁迅群侠传”手游产品本身作为传播经典的创新方式,应予认同;经典作品的传播应有新形式新途径,当然它要顾及大众的审美习惯等等。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

81、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注意从玩家、游戏开发商以及经典的角度提出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