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人民版选修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9231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人民版选修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人民版选修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人民版选修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人民版选修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人民版选修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了解新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科研起步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有关史实;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和“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其重要作用;理解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音像资料等),设计展板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的科技事业或从新中国科技工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自己的口才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此加深对党的感情;通过新中国科技工作者为了祖国的

2、繁荣富强而拼搏的事迹,激励自己为振兴中国科技事业而努力学习和探索;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和“科教兴国”这一战略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党和政府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辛历程:一、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主要开展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各部

3、和各地相继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二、建设科研队伍。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阻挠回国,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培养科技人才。通过这两大举措,迅速建立起一支科研队伍。第三,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1956年,国家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这一规划提前五年完成。2.这一时期,我国在原子能、航天工业、医学和农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成就,其中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

4、进展最为显著: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1964年,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预定轨道。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中国科技达到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4.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

5、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一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5. 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尊重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科技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随后,进行了科技体制的改革。随着对科技作用认识

6、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规划相继实施,促进了中国的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一支阵容整齐、成员精干的高新科技研究队伍也建立起来了。6.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在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在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随后,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7、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从1990年开始,中国的卫星发射进入国际市场。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 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个航天英雄,这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在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到新阶段;2002

8、年,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表明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在生物工程领域,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和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建立起了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全套技术及科研队伍。7.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它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造福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 A. 1949年10月 B. 1949年11月 C. 19

9、50年10月 D. 1951年11月 2.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是在A. 五十年代 B. 六十年代 C. 七十年代 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1964年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提前完成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主要任务 D. 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4. 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是A.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B.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C. 远程火箭发射成功 D.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相距A. 三年多 B. 五年 C. 七年 D. 十二年6. 我国下列

10、科技成就,在当时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是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C.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 “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7.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的时间是A. 1964年 B. 1967年 C. 1970年 D. 1989年 8.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的我国农业科学家是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李四光9. 建国以来下列重大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 10. “文革”结束后,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的是A. 叶剑英

11、 B. 邓小平 C. 华国锋 D. 李先念11.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于 A. 1977年 B. 1978年 C. 1983年 D. 1985年12.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A. 1983年 B. 1987年 C. 1988年 D. 1990年 13. 中国卫星发射进入国际市场始于A. 1984年 B. 1986年 C. 1990年 D. 1993年 1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 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 B.向全球75%的人口提供卫星通信服务C. 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D. 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15. 中国计算机

12、技术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是A.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B. 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C. 曙光4000L超级服务器开发成功 D.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16. 下列哪一重大科技成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的?A.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 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C.银河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 “神舟” 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17.下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能够直接而充分地说明“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是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籼型水稻的育成和推广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材料解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新

13、中国的科技发展分为如下五个时期:19501958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地饱和增长;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1975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与世界水平接近。 摘自中西500年比较请回答:(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各个时期中国科技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2) 应如何认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 阅读下列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14、,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 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时候研制成功的?(2)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3. 阅读下列材料 “863计划”是选择具有世界战略性高度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863计划”所选高技术领域,由跟踪起步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

15、,到2001年,这个计划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培育出了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不仅极大地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技术支撑。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第97页请回答:(1)“863计划”包括哪些领域? (2)“863计划”的首倡者是哪些科学家?(3)“863计划”的实施有何意义?三、问答题4.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历史作用。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详说一、选择题 1. B 2. A 3. A 4. B 5. A 6. A 7.

16、 C 8. A 9. A 10. B 11. B 12. C 13. C 14. D 15. A 16. D 17. D二、材料解析题1. (1)建国初期,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口号,制定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使新中国的科学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左”的思想和三年经济困难。党中央的纠“左”措施使经济形势好转。“文革”时期,科技、教育事业遭受严重冲击。“文革”结束,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科技进步能促进经济发展,又需要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只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科技就能得到

17、发展。2. (1)1964年、1967年、1970年。(2)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3. (1)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将海洋高技术等八个领域。(2)王大珩、陈允芳、王淦昌和杨家墀等科学家。(3)“863计划”培育出了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不仅极大地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技术支撑。三、问答题 4. (1)从1949年以来,我国的科技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中

18、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原子能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的成绩集中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国防,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发展科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十二年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在海外的中国优秀科学家也纷纷回国。1978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