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894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解析》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深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58;必修三全部;选修一,三;先秦,秦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可称为君主分封制。该学者意在强调周代A. 政治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B. 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 已建立起“多元一体”的统一国家D.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配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以及“君主制+分封制”等信息,可以推知材料信息是周代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故D正确。周以后的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就不

3、能体现继往开来的特点,A错误。周代并未实现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等相关信息,故排除C。【点睛】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2.周代实行典型的世卿世禄制度,亲亲、尊尊、贵贵,完全合一,世代承袭。尤其在选官制度上,周代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由此可知

4、,周代A. 奴隶主贵族把持了国家各级政权B. 完全剥夺了平民参与政治的权利C. 国家统治形式呈现出宗法化特征D. 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密切地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中周代实行世卿世禄制,并且在选官中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周代选官以宗亲为先,说明国家统治形式呈现出宗法化特征,故C正确。题中周代把“亲亲”放在选官制度的首位只能说明周代选官注重亲缘关系,体现的是国家的宗法化,并不是强调奴隶主贵族把持国家各级政权,故A错误。题中“周代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只能说明周代选官非常注重亲缘关系,并不能说明完全剥夺平民参与政治的权利,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题中周代实行世卿世禄制,并且

5、在选官中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只能体现周代的宗法化特征,并未体现分封制相关信息,故D错误。3.左传昭公七年云:“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与此相应,在“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的原则下,当时的政权机构也就形成了王室、公室、卿大夫的家室的三级制形式。这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B.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C. 宗法制是分封制内在依据D. 宗法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西周时,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特点是天子号令各诸侯,而大夫听令于各诸侯。一方面天子作为中央政府的首脑,对天下有宏观上的全部管辖权,但从直辖关系上,天子只管辖诸

6、侯而并非士大夫,这种宗族组织管理与行政机构管理方法的一致,从组织管理方面反映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的事实,故A正确;这种分权管理的方式在长远看来并不适合天子进行地方权力的管理,故B与题意不符,排除;选项C没有全面体现文章主旨故排除;D不体现题意,排除。4.下表反映的是某历史学者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农具进行分类的概况。由此可推断,春秋时期的楚国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名称锸、耒、镢、锹锄、铲、耙镰A. 重视对生产工具改进B. 较早进入农耕文明时代C. 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农业D. 已掌握较先进的农耕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楚国的农具有掘土工具、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说明此时楚国的

7、农业生产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同的工作采用不同的工具,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较先进的农耕技术,答案为D。材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工具,而没有体现重视工具的改进,A错误。中国在原始社会就进入农耕文明时代,B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政府发展农业,C错误。5.下表为学者对中国先秦至两汉思想的相关研究(局部)。具体内容出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定于一。”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为一,诸侯为臣。”荀子儒效“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天人三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8、B. 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C.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和完善D. “统一”是儒家政治伦理的理想和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莫非王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定于一”,“大一统”等信息都体现出对统一的追求。故D正确。教化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改变整个社会风气。材料信息与教化无关。故A错误。材料中全是儒家思想。未体现诸子学说的多样性,故B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创新和借鉴。故C错误。6.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周襄王为了报答晋文公平息王室之乱的功劳,乃“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晋国于是设立了温、原二县,并派赵衰和郤溱为大夫,“赵衰为原大夫,郤溱为温大夫”。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 周天子的

9、权力日益衰微B. 诸侯对地方的管理日益松弛C. 血缘宗法组织趋向解体D. 郡县地方行政区划组织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晋国把新得到土地不再像西周时候分封给子弟、功臣,而是设县,让臣属去管理,表明地方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即血缘宗法组织向地域性的行政区划组织转变,这反映出春秋时明血缘宗法组织趋向解体的趋势,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周天子权力的变化,故A项错误。晋国在地方设县,让臣属大夫去管理,体现了诸侯把地方管理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故B项错误。到战国时期才正式确立都县制的地方行政区划组织,故D项错误。【点睛】宗法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核心

10、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7.秦帝国建立后,统治者在治理地方事务中认识到:与民众比较起来,居主导地位的是郡县官吏;在郡县官吏中,居主导地位的又是郡县长官。为此,秦王朝A. 赋予御史大夫以监察权B. 地方长官向丞相汇报工作C. 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D. 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答案】D【解析】郡县制最大的特点是皇帝直接任免官吏,体现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特性,故D正确;A属于中央官员;B不符合事实;C属于设置郡县

11、形式。8.秦汉制订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设官定责,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证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这反映了秦汉时期,政府A.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B. 实行建章立制,依法行政C. 倡导“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D. 强调官员清廉,相互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秦汉制订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设官定责,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法执政保证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可以看出秦汉时期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保证严格依法执政,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A错误。材料是制定行政法规,不是治理国民,所以

12、不能体现“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员清廉,相互制约,D错误。9.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弄愈大。这反映出汉代A. 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B. 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C. 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D. 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答案】A【解析】“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说明官员为皇帝私人服务,它体现出“家国同构”思想,故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出现,故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制约信息,故错误;皇家生活并不因为风

13、尚变迁而改变,故D错误。10.汉武帝元朔二年行“推恩令”,下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王国纷请分邑子弟。”据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这意味着A. 中央集权得以加强B. 地方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C. 门阀世族遭到抑制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顾【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看出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实际是让诸侯把土地分给自己子弟,目的是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个重要法令,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答案为A。材料没有反映地方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B错误。门阀世族制度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朝时间不符,C错误。加强中央集权与削弱地方

14、权力是一对矛盾,所以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不会兼顾,D错误。【点睛】.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11.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盐官令和盐官丞具体负责;在40个郡国设立了50处铁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A. 政府加强干预

15、操控经济B. 盐铁行业发展迅速C. 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D.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设立了36处盐官设立了50处铁官”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加强干预操控经济,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盐铁行业发展迅速,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民间私营工商业的状况,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汉武帝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盐铁官营的措施,学生紧扣材料信息“设立了36处盐官设立了50处铁官”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董仲舒首倡的“引经决狱”又名“春秋决狱”,就是要求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用儒家经义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并按照经义的精神解释和使用

16、法律。这一举措A. 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B. 利于儒家独尊局面形成C. 加剧了古代刑罚的不合理性D. 促进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用儒家经义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并按照经义的精神解释和使用法律”体现了儒家独尊地位的形成。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社会秩序的混乱不是因为将儒家经义作为根据的结果,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不一定会产生刑罚的不合理性,排除;D项材料所述只是将儒家经义作为法律的基础,不代表儒家与法家进行了统一,排除。13.通典职官十一载:武帝“拜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汉制“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

17、御壶,朝廷荣之”。上述材料说明汉代A. 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B. 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 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 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拜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可知汉武帝时提拔布衣亲信卫青、孔安国等近臣构成内朝,内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故A项正确。汉初的治国思想主要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儒家思想逐步威为正统思想,表现为外儒内法,故B项错误。汉承秦制,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中枢机构仍是独相,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央权力重心的转移,不能说明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故D项错误。【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

18、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14.学者龚鹏程认为,早期的研究将李贽刻画为“反传统”形象,实为“画歪了脸谱”,并指出儒者之“克己复礼”方为李贽学术思想之核心。该评价A. 以儒学的经济基础未变为依据B. 强调了李贽思想未超出儒学范畴C. 认为李贽的学术思想具有进步意义D. 肯定孔子的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答案】B【解析】【详解】“早期的研究将李贽刻画

19、为反传统形象,实为画歪了脸谱”,并指出儒者之克己复礼方为李贽学术思想之核心”表明该评价强调了李贽思想未超出儒学范畴,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以儒学的经济基础未变为依据,A错误。材料体现李贽的思想为儒家,并没有体现认为李贽思想具有进步意义,C错误。材料没有肯定孔子的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D错误。15.弗朗西斯培根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史后曾指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揭开了世界近代史序幕B. 遏制了殖民扩张的开展C. 导致了宗教信仰的弱化D. 促进了世界近代

20、化进程【答案】D【解析】材料“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利于世界近代化进程,故D正确;世界近代史序幕并不是四大发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四大发明遏制了殖民扩张的开展,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四大发明弱化宗教信仰,故C错误。故选D。16.寒食贴(参下图)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这一作品A. 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B. 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C. 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D. 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答案】A【解析】寒食帖

21、属于行书,其特点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故A正确;“结构严整,笔面平直稳重”属于楷书特点,故B错误;“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属于绘画领域,故C错误;“笔面详备,气象端庄浑厚”属于隶书特点,故D错误。故选A。17.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一认识A. 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B. 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 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D. 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答案】D【解析】材料批判洋务运动“遗

22、其体而求其用”的弊端,显然作者认为在学习西方器物的同时,应辅之于政治,对于当时洋务派“中体西用”显然是一个进步,故D正确;材料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故A错误;维新思想理论基础是西方政治学说,故B错误;材料赞同学习西方的技术,故C错误。18.严复对韩愈的君主专制论和尊君论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君主和人民之间是基于“通功易事”的原则而确立的一种契约关系,“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斯民也,天下之真主也”,“君也,臣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严复这一思想A. 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B. 用西方民主思想否定传统民本思想C. 凸显了近代宪政政治的精髓D. 用民权代替君权从而建立民主政治【答案

23、】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认为君主和人民之间是基于通功易事的原则而确立的一种契约关系” “君也,臣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这一论述认为“君”是因“卫民”而设的, “君”的权力便来自于“民”,“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可以说他的这思想倒置了君主专制政体下“君”“民” 的权利序列,凸显了“主权在民”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近代宪政政治的精髓,故正确答案为C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康有为的理论,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19.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

24、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忧患意识转变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易观念转变为“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本思想转变为民主主义;这些转变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有关,是民族危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转化为现代文化精神,C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与西方思想影响无关,排除A。社会性质、政治变革推动了传统文化项近代文化转变,排除B。传统文化为近代革命提供借鉴,而非是指导思

25、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20.胡适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胡适强调“文的形式”的主要目的是A. 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B. 彻底摧毁孔家店的根基C. 弘扬启蒙思想,促进思想解放D. 充分暴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来看,胡适强调“文的形式”的目的是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故答案为C项。A项“废止

26、”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不是其目的,排除。21.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三民主义【答案】B【解析】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的目的相似,A错误。民权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太平天国仍未跳出封建政权的范畴,从这一角度讲,民权主义对太平天国理论有所超越,B正确。太平天国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但仍未废除私有制,从这

27、一方面来看,并未超越太平天国,C错误。D项包含前三项,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并不符合,排除。22.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A. 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B. 大力组织工人运动必要性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表明无产阶级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我国国情决定的,故答

28、案为C。AB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错误。23.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B.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C.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D.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答案】C【解析】【详解】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都是在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的基

29、础上,为解决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不管是为了民族独立还是国家富强,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C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A。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排除B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21世纪仍然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共同点,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24.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指出,“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数以千种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A.

30、哥伦布航行美洲意义非凡B. 达尔文进化学说影响巨大C. 工业革命有力促进了物种交换D. 经济全球化便利了大陆间往来【答案】A【解析】【详解】“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数以千种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表示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了,A符合题意。材料是讲“动植物物种”的交流而不是动植物的进化理论,B错误。工业革命主要是促进工业原材料和工业品在各大洲的交换,C错误。材料所处时期还没有形成经济全球化,D错误。25.下面为1820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简表。这反映出年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182050271840452518

31、50392218603618703225A. 英国工业经济逐步衰退B. 全球性工业化趋势加强C. 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D. 自由贸易原则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英国占世界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表明世界各地的工业化趋势在加强,导致英国所占的比例在下降,故答案为B。虽然从英国在世界经济占比重逐渐减少,但是不能表示经济衰退,A错误。英国在1820-1870年一直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没有丧失经济霸主地位,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自由贸易原则,D错误。26.一战后,美国信用扩张支撑的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不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乐观情绪之上的。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

32、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据此分析,经济运行A. 不应产生对前景较为乐观的估计B. 应避免超前消费现象的出现C. 应力求生产与有能力消费的协调D. 应尽力缩小银行贷款的额度【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可知一些无力生产和消费者走投机取巧的路数来套取贷款,造成银行倒闭等社会问题,因此材料主张经济运行应该力求生产与有能力消费的协调,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对经济的前景的估计,A错误。合理的超前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B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缩

33、小银行贷款的额度问题,而是应该协调生产和消费能力问题,D错误。27.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美国经济学家、企业所有者、劳动者领袖以及政府官员和政治家,都逐渐相信在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害的,它提高不必要的风险,造成企业破产和失业,这种可能性比他们必需的要大(更坏)”基于此认识,美国国会通过了A. 紧急银行法B. 农业调整法C. 全国工业复兴法D. 联邦紧急救济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济学家、企业所有者、劳动者领袖以及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害的,它提高不必要的风险,造成企业破产和失业”表明当时美国即将整顿工业生产,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经济

34、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故C选项正确;紧急银行法主要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的措施,不选A选项;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主要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不选B选项;联邦紧急救济法,1933年通过,主要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故D选项不正确。28.1980年,美国通货膨账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 削减公民福利以鼓励就业B. 以新自由主义为经济指导思想C. 减少政府

35、开支以应对经济危机D. 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答案】B【解析】里根总统的措施体现出70年代后美国实行的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在国家限值的基础上发展自由主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没有理解“福利社会”的真实含义;C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描述的情况;D选项说法错误,只是削减了国家干预的力度。29.1921年,列宁指出:“商品交换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A.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 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贸易C. 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D. 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36、C【解析】由材料中“商品交换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 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可知,苏俄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是: 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表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了,于是开始利用商品市场的作用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正确,D错误;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贸易”,排除B。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21年”“商品交换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 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

37、结果是: 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联系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分析解答即可。30.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而)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年前”的苏联改革A. 放弃工业化的方针B. 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C. 偏离社会主义道路D. 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材料中三十年前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此次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故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放弃工业化,故A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中种植玉米,不顾实际,故B错误;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点睛:二战后,“斯大林模

38、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31.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所以二战后美国通过赠予、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但却没有引起世界汇率的剧烈波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突出表现在A. 缩小了南北贫富差距B.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C.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 确立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美国通过

39、赠予、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反映了美国的“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行为促进了当时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正确;美国向世界散发大量美元并不能缩小南北贫富差距,故A错误;“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以及“向世界散发大量美元”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C错误;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在二战后已经确立,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美国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即可得出“促进当时世界贸易的发展”的结论,从而排除无关选项。32.2018年7月13日,世界银行贫困问题专家翟思曼在接受新华社记

40、者专访时说:“过去3年来,世行支持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了40多次学习交流。”世界银行此举A. 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发言权B. 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C. 消除了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冲突D. 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这积极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故选D。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不是世界银行的宗旨,排除A;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排除B;发展中国家间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差异,其矛盾不可能

41、被消除,排除C。【点睛】本题只需抓住世界银行的主要宗旨即可作出判断。33.1975年,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洛美协定,对这些国家的产品进口实行优惠。此后,又分别同东南亚联盟、拉美的安第斯条约组织做了类似的安排。这些举措A. 巩固了西欧经济霸主地位B.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C. 促进了南北经济同步发展D. 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欧共体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以及东南亚、拉美等国家和组织签订进口商品优惠,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欧共体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答案为D。材料不能反映巩固西欧经济霸主地位,且西欧也没有建立经济霸主地位,A

42、错误。材料体现欧共体的贸易往来,没有体现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B错误。材料可以起到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但是不是同步发展,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总的来时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34.下面是世界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西方学者受技术变化刺激的高度相互依存和脆弱性,使新型的全球政治权威和政治统治已经成为今天的世界所必须。发展中国家学者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方国家基于政治和战略意图而推动起来的,西方至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着明显的强势地位,把持着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决策权与规则制定权,其他国

43、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处于被动或参与的地位。A. 强权政治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名存实亡B. 经济全球化蕴含着浓厚的政治意蕴C.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间的矛盾无法协调D.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政治西方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认为经济全球化会将超越国家主权的地位,而在发展中国家看来,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的政治和文化运动,故选择B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步加强,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只是全球化趋势的一个障碍,故排除A项;“经济决定政治”,故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故排除D项。35.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

44、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B.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C.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C项正确。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A。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此无关,排除B。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36.赵林在基

45、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中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认为A.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B. 宗教改革影响在文艺复兴之上C. 文艺复兴运动存在人文主义滥觞D. 文艺复兴运动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答案】B【解析】【详解】“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质朴而深刻”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涉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范围更广,所以说宗教改革的影响大,故B正确。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故A项错误。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46、,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只是一场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未形成扫荡封建势力的群众性社会运动,D错误。37.卢梭曾评价:“他们(英国人民)只是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时候,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在他们那短促的自由时刻里,他们运用自由的那种办法,也确乎是值得他们丧失自由的。”这表明,卢梭认为A. 人民主权和意志不可转让B. 公共意志压制了个人的自由C. 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制约D. 英国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倒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来看,利索并不赞同代议制,

47、即间接民主,而是应当实行直接民主。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未反映公共意志,排除。C项材料讲述的是议会与议员而非政府,排除;D项材料表明卢梭主张实行直接民主,而非否定民主,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句子。38.有学者认为,科学的发展打破了宗教神学的神话,哲学的进步改变了世界观的认识论基础从而使宗教神学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第一次撩开了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的一角的近代科学的代表人物是A. 牛顿B. 达尔文C. 爱因斯坦D. 普朗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第一次撩开了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的一角”并联系所学知

48、识可知,牛顿是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创立的经典力学等科学理论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指导。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题时应抓住关键词“人类第一次”,由此可知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经典力学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有助于摆脱神学束缚。39.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A.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 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C. 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D. 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图示反映了初级品比重不断减少,制成品比重不断上

49、升,体现了科技革命导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国际贸易比重的变化不能说明经济的不平衡,故A项错误。图示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故B错误。C项反映了初级产品的变化,但没有体现制成品的变化,表述不全面,故C错误。40.这一艺术流派倡导“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自由抒发”,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他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描绘出日出朝阳、中午时分光和色的闪烁、日落的夕阳以及朝露与暮霭等迥然不同的气氛,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景色。下列作品属于该画派的是A. 自由引导人民B. 亚威农少女C. 向日葵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们描绘出日出朝阳、中

50、午时分光和色的闪烁、日落的夕阳以及朝露与暮霭等迥然不同的气氛,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景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艺术流派是印象主义。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排除;B项亚威农少女属于立体主义,排除;D项伏尔加河上的纤大属于现实主义,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40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2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各国的公司通常会将国际账户设在伦敦。因为自1821年起,就可以自由地以英镑兑换黄金,同时也因为英国拥有世界上

51、规模最大、最便宜而且最有经验的票据交换所、保险经纪人,以及货运代理商,所以伦敦事实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稳定、统一的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城市。英商号的船舶吨位,占世界船舶吨位的70%。摘编自【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材料二 据1948年的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黄金储备占74.5%。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对此感慨道: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材料三 1971年5月,瑞士的银行家、美国的

52、投机商人以及阿拉伯的石油大亨大量抛售美元,向大众揭示出要依据事实来看待美元,而不是依靠它在战后的神秘感。而事实是,在1970年,美国的年度贸易逆差已经高达106亿8000万美元。尼克松总统尝试说服欧洲降低欧洲共同体的关税,以及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来解决这个问题。8月,美国单方面解除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联;12月,美元贬值8.57%;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10%。摘编自【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欧的经济状况,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特点。(3)

5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欧洲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分析其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答案】(1)地位:英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黄金储备雄厚,英镑信用可靠;英国建立了成熟完备的贸易金融制度;英国民主法治化进程加快,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2)状况:美国经济力量增强;欧洲经济实力严重衰弱。举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关贸总协定签署,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主导权。(3)变化:美国面临严峻的货币危杋和贸易挑战;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经济实力显著增

54、强。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勢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解析】【详解】(1)地位:从材料“同时也因为英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便宜而且最有经验的票据交换所、保险经纪人,以及货运代理商,所以伦敦事实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稳定、统一的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总结出英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联系英国在18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民主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状况:从材料“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

55、黄金储备占74.5%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表明美国经济力量增强;欧洲经济实力严重衰弱。特点:主要从二战后建立世界经济秩序,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三大经济支柱方面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关贸总协定签署,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主导权。(3)变化:从材料“向大众揭示出要依据事实来看待美元尼克松总统尝试说服欧洲降低欧洲共同体的关税”并联系所学知识表明美国面临严峻的货币危机和贸易挑战;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影响:从材料“美国单方面解除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联”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此时

56、的国际经济总结出促进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在时间上进入了近代史,在空间上也进入了世界史。与此同时,中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统断裂、秩序脱序、意义丧失的危机。在文化危机和冲突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也自发和自觉地进行文化选择。根据近代历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承认器物上不如“夷人”,于是“师夷之长技”;第二期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承认制度上不如对手,于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制;第三期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承认文化上不如西方,于是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学习西方

57、文化。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缺陷,在于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救亡和革命两个历史主题时,相对地忽视了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不能代替和改变文化与科学落后的状况。摘编自周朗生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及其现代启示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中国近代“文化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中国近代文化选择体现了“救亡”的时代性。说明:材料显示中国近代文化的选择大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而兴起的,无论是洋务派选择西方的器物文化,还是维新派和革命派选择西方的制度文化,甚至激进派选择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文化,都发生在中华民

58、族危机加重的情况下,这说明时代要求影响着文化的选择。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成为了时代主题,而文化的选择正符合了此主题。在此主题下中华文化不断被改造、不断进步,甚至不断西方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示例二:中国近代文化选择具有不断深入的递进性。说明:材料中中国近代文化的选择有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选择具有不断深入的递进性特点。中国近代文化选择的递进性,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反省传统文化并对其不足认识日益加深的过程。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了中国军事技术的不足,而极力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甲午战败后,维新派认识到了

59、中国政治制度难以适应工业近代化的需要,从而提出了在制度上学习西方;辛亥革命后,激进派认识到没有民主的文化就没有民主的制度,从而大力提倡从思想上启蒙民众的民主意识。在这一文化选择的递进性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程得到了不断发展。(注: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很容易对“文化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国近代文化选择具有不断深入的递进性。对这个论点加以论述,围绕这文化学习的递进性即可,分析从洋务派学习器物,到维新派学习制度,到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

60、文化运动进行论述,同时讲述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总结出在这一文化选择的递进性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程得到了不断发展。(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明代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明太祖与明成祖的创制时期,即明人所称“二祖之制”时期;二是明仁宗至明武宗的守成和腐败时期;三是嘉靖至万历初年的变革自救时期;四是张居正死后至崇祯自杀的失控衰败时期。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嘉靖革新”这一概念,并认为这是明代在第三阶段的核心变革时期。作为藩王入即皇位的世宗,要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树立自己

61、的新形象,就必须进行变革,清除积弊。作为张璁、桂萼等新进之臣,也只有像议大礼那样协助世宗,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效地打击旧势力,确保政局的稳定。嘉靖革新的内容主要有:整肃科举;倡行三途并用,以激励士气;整顿学政;打破重内轻外的观念;整饬言路;清除翰林院积弊;裁革冗滥;限革庄田;推行一条鞭法;正视哈密问题,以解除边疆危机。张居正是一位相对务实的明代阁臣,效法祖制是其政治行为的显著特征。但他所效法的不仅仅是明太祖和明成祖,而是远法“二祖”,近效世宗,而全力效法嘉靖前期堪称张居正法祖的核心内容。他将嘉靖前期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革新措施奉为“皇祖之制”而加以效法,形成了其革新思想的鲜明特色。摘编自田澍

62、嘉靖革新的历史定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嘉靖革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嘉靖革新的意义。【答案】(1)特点:特殊皇位更迭形成了全新的君臣关系,使革新具有可靠的政治保障;新君新臣都有充分的自信和强烈的变革意识;革新内容广泛;革新的效果明显。(2)意义:部分实现了嘉靖帝的政治抱负,有效地打击旧势力,确保政局的稳定;确立了全新的人事格局,避免了历史上新旧党争所导致的政局混乱,最大限度地扫除明代百余年来的积弊,激发统治阶层的活力;直接影响到后世的张居正改革等。【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作为藩王入即皇位的世宗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树立自己的新形象作为张璁、

63、桂萼等新进之臣,也只有像议大礼那样协助世宗,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效地打击旧势力,确保政局的稳定。嘉靖革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特殊皇位更迭、君臣关系、政治保障、变革意识、革新内容和效果等方面概括明代嘉靖革新的特点。(2)意义,根据材料“整肃科举;倡行三途并用清除翰林院积弊;裁革冗滥;限革庄田;推行一条鞭法全力效法嘉靖前期堪称张居正法祖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抱负、打击旧势力、政治人事格局、扫除积弊、影响张居正改革等方面简析明代嘉靖革新的意义。4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驻重庆的美国

64、总统特使克劳林居里向罗斯福提岀了一个详细的访华报告,建议美国加强援助中国继续抗日,促使蒋介石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防止内战。居里还说,这样的“改革也将使中国成为美国战后较有吸引力的伙伴”。罗斯福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此后的实践证明,这就是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案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摘编自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罗斯福政府对华进行军事援助的原因。(2)根据材料

65、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影响。【答案】(1)原因: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严重损害美国利益;中国战场牵制日本法西斯主力;中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确立战时盟友关系;美国颁布租借法案,总统对外援助权力扩大;美国试图维持中国抗战,打击日本法西斯,维护自身利益;美国试图利用军事援助加强对华控制,为战后称霸世界创造条件。(2)影响:促进了中美军事合作;加强了中国抗战力量;壮大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力量,为对日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扩大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解析】【详解】(1)从材料“建议美国加强援助中国继续抗日”联系所学可知,从抗日战争时期的状况分析当时的情

66、况是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严重损害美国利益;中国战场牵制日本法西斯主力;中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确立战时盟友关系。从材料“按租借法案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颁布租借法案,总统对外援助权力扩大;美国试图维持中国抗战,打击日本法西斯,维护自身利益;美国试图利用军事援助加强对华控制,为战后称霸世界创造条件。(2)从材料“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促进了中美军事合作;加强了中国抗战力量;壮大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力量,为对日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联系所学知识从国家地位方面分析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扩大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